核心提示
近日,不时有“砍人事件”、“抢孩子、偷孩子”类谣言在各地流传,一股“不求点赞只求扩散”的网络爱心转发如潮涌般覆盖了微博、 据悉,谣言的始作俑者,纷纷因为自己的“任性”,被各地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等处罚。警方郑重提示,制造和传播谣言,都已经触犯了法律,千万不要因为“好心”而扰乱社会秩序,触犯法律。
余干警方发布辟谣信息
同一“砍人事件”同时在两地发生?
7月18日晚10时左右开始,一条“新纺当街有人被砍死”的消息席卷了新余 而这样一则消息的事实真相又是什么?第二天,新余当地一自媒体 “视频以大量消防车为背景,这种情况一般可能是出现火灾或是消防演习,而新余昨天都没有发生这类事情……”辟谣信息通过对消息中两段视频进行详细解构分析称,视频发生的地点是一个低畦地形的夜宵摊,新余市新纺路对面有这种地方,但地形完全不一样。
消息指出,前后两段视频并不是同一事情,主角穿着不一样,两个视频的地面也截然不同。
辟谣结论表示,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这两个视频用的是移花接木的手段,而最关键的证据是,此视频在很久之前就传播在网络,事发地不是在新余,时间也不是7月18日,明显是好事者整蛊的手段。
也有细心网友发现,一模一样的视频、文图,包括事件时间,只是将地点改成了萍乡市上栗县,摇身变成另一条网络消息被传播。
上栗警方经调查向求证媒体发布辟谣信息称,经向该局指挥中心和上栗派出所核实,最近几天都没有接到类似警情。另外,经多位民警辨认图片景物特征,不太符合上栗南天街道样貌,上栗南天门口并未设置隔离栏杆……
“抢孩子、偷孩子”事件属谣言
7月12日,互联网上流传一则芦溪县发生拐小孩的事件消息。
虽然是周末,芦溪警方还是很快就发布详细调查消息称,7月11日17时50分,芦溪警方接到谭女士求助电话,称在沿河路金色外滩附近遇见一个5岁左右的小孩单独行走,谭女士停下车询问小孩情况,但小孩不愿说话,谭女士担心小孩发生意外,于是报警向警方求助。民警立即赶到现场,经过热心群众帮助,很快找到家长。
同时,芦溪警方对网友的疑问进行了认真核查,包括小孩行走路线、实际路程、出走时间等核查情况,一一作出翔实回复。
而这已是芦溪警方半个月时间里,第二次就互联网上流传芦溪县发生拐卖、抢夺儿童案件进行查证、辟谣。
通过此类事件,警方提请广大家长要百倍小心看好自己的小孩,严防走失,同时提醒网友们应理性分辨网络不实信息,不要在未确认信息真伪的情况下随意转发。
近日,余干警方在发布一则“余干发生抢孩子、偷孩子事件”信息属谣言的同时,指出前些天,这条消息还有“玉亭镇祥和家园小区”版本。
小孩被抢、被偷,这类信息时间、地点、人物各要素齐备,甚至有的还声称得到警方证实。
然而事实证明,此类消息大都是假的,警方也不断辟谣,但此类消息还是不断翻新版本,占据着大家的手机屏幕。
散布“6.1级”地震谣言被拘
6月17日21时29分,九江市九江县发生了3.7级地震。随即一条“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年06月17日10时26分25秒在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将有6.1级地震,震源深度13.9千米。望广大市民提前做好准备!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虚假信息在微博、 6月17日21时37分,王某为了好玩及逗群友开心,在某人QQ群中发布了“大家赶快逃命吧,据可靠消息,10时26分将有6.1级地震,大家赶紧逃命吧!”的消息,在有群友向他求证后,其立即又发布一条“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消息。随即,群友付某、刘某、万某、刘某某分别将该虚假信息在 6月17日21时38分,杨某在腾讯微博和QQ空间发布了这条虚假信息,引起部分网友转发和跟帖,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杨某到案后,充分认识到自身错误,及时删除原帖,并发布新帖辟谣,主动挽回社会影响。都昌县公安局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治安处罚。
3天后,6月20日、21日,有个别网民散布“余干县划龙舟发生纠纷打死人”、“团林李家与汤家杀阵、出动余支铳、70多人受伤”等谣言,煽动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扰乱公共秩序。对此,余干县公安局立即组织开展调查,现抓获2名违法人员吴某和周某,另有1名违法人员史某主动从外地返回向余干县公安局投案自首。
随后,余干警方对吴某、周某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史某因悔过态度较好被依法从轻处罚。
不要因为“好心”转发扰乱社会秩序触犯法律
上述谣言的始作俑者,纷纷因为自己的“任性”,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等处罚。
那么,到底是谁在幕后造谣?造谣的目的何在呢?
警方分析称,此类谣言有个人因为玩恶作剧、报复、猜测等原因而发布传播的;但更多的是一些 同时,警方郑重提示,制造和传播谣言,都已触犯了法律。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的规定,如果故意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而若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则将面临刑事处罚。
如果朋友圈有人转发“抢孩子、偷孩子”等造假、诈骗类消息,应该如何甄别?
警方提醒:看到 警方还提醒广大市民,抵制网络谣言,免受谣言伤害,不仅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更需要每个人的行动自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xw/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