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乡规划院苏杰
摘要
从总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历来是研究城市问题的主线,从19世纪末应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总体城市设计探索,到20世纪中期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土地使用规划研究,乃至当代聚焦于城市政治、经济、环境区域化、全球化视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考,无不体现总体研究局部的系统论思维。理论框架也从环境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等简单因子模型系统过渡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多维、复杂因子模型系统。规模越大,越难以捉摸,难以规划,难以判断其科学发展的路径。
本文引入全息理论视角,利用每个事物的最小单元均可保存事物整体的全部信息的规律,(例如构成物质的原子模型可保存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构成人体的细胞DNA可保存人体的全部信息。)解构园区的基本单元——产业生态圈(园区基因),通过探究产业生态圈的产业特色、生长模式、空间性格、韧性耐力等方面的规律,来理解园区性格、把握发展脉络、构建适宜空间。
理论概述“全息”(Holography)一词来源于“全息摄影”这一光学技术,该技术由英国电气工程师盖伯(D.Gabo,r)发明,其原理是捕捉物体的全部光学信息,全面而真实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形象,意为通过一点捕捉物体“全信息”,即利用“一叶知秋”的道理,探求事物全貌,这一理论广泛的应用于光学、摄影、游戏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已经向生物学、刑侦学、地质学等领域延伸,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也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与通过整体研究局部的系统论思维不同,全息理论是利用局部可以反映整体全部信息的特质,通过局部研究整体,这种思维尤其体现在大数据普遍应用的新时代,购物网站通过各类商品的点击率,归纳客户的喜好,为客户画像,进而进行精准营销;旅游网站通过旅游产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xw/3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