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丰城市 >> 丰城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时代变迁,请记住这座功勋卓著的矿

来源:丰城市 时间:2020-11-23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

本文由徐建平提供素材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于故乡矿,也似几分唐人诗意,欲说还困惑,落笔重千斤……

年,全国铀矿资源普查,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普查队航测员赵树新发现,江西省乐安县公陂乡(今公溪镇)的相山一带辐射异常。经过前苏联专家的考察,肯定了这里是一个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铀矿床,从此揭开了矿建设的序幕。

年,承载我青春记忆的矿——这个为中国核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亚洲最大的铀矿石开采基地,迎来了建矿60周年华诞。

蓦然回首,当年的百里铀都、万人大矿,如今褪去了往昔的铅华,只剩得百余人留守,貌似一位双鬓染雪、解甲归田的老人!

出于那段亲历井巷鏖战青葱岁月的依恋,出于转行媒介的职业习惯,我这个年进矿、在湖港分矿工作生活了15个春秋者,在调离矿山后,仍时常往返奔波于百里矿区,千方百计地记录下一段矿区沧桑变迁历史。

有人发现,矿的地名都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古老的小城、荷香的池塘、远山的南麓、白云的边际、水中的沙洲、湖畔的港湾……

湖港今天,稍事梳理,先从最熟悉的湖港分矿说起——年11月12日清晨,我们30位下放临川县的知青一道,乘坐一辆矿派来的黄河大卡车,来到国营矿湖港分矿,从此结束了上山下乡受贫下中农教育的农耕生活,穿上了那年头最时髦的蓝色咔叽布的“抓革命,促生产”工作服,正式成为一名矿山掘进队天井班支柱工人。

湖港分矿驻地乐安县湖溪乡,是矿最边远的一个分矿,那时名为五工区(对外保密称乐安县五号信箱)、又因工改军称五营,区长和党委书记分别称营长、营教导员。我分在五0一队天井掘进班,那时,井下有四大工种:打钻、放炮、支柱、出渣。我学的是支柱工,天井支柱的任务就是用锤子、钎杆挖好6个窝,将三根梁柱分别放在中间和两侧,然后放上铺板,下一道工序就是钻工打风钻。我足足干了五年,都担任副班长了,但在一次意外的工伤事故后,被照顾去了子弟学校当了老师。

从湖港东山鸟瞰家属村,这幅摄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图片由矿友雷雪安摄。据一位熟悉乐安历史的朱先生介绍,湖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名叫胡江,是因为胡姓和江姓人比较多的缘故,乐安当地话胡江的发音与湖港十分相近,这或是矿称谓湖港的原因。

在湖港片区,还分布有书堂、河沿背、石洞、居隆庵等矿点。

湖港是最早停产的分矿之一。年11月12日,我们进矿30周年之际,一同进矿的7人相约重访故里,在曾经流血流汗的矿井口的合影留念。

山南是矿最具辉煌历史的分矿,有2号功勋矿井,有著名的“黑风口”,有石马山坚强的屏障,有步水古村,当年火烧棚户区己建起红砖楼房,工会俱乐部大楼是工人曾经的娱乐场所,一排排三层家属楼仍留下了往日的辉煌!

年7月,我去乐安采访时,曾专程弯道山南2号井,记录了一组旷工们在竖井绞车站等候下井的场面。

山南家属住宅区和黑风口,黑风口是由莲塘通往山南的一座山隘,十分险峻,据传发生过一些故事。而我因在湖港交通不便,晚上乘火车回矿里后,曾多次翻越黑风口去山南的老乡处借宿。

年6月,我受邀请参加采访江西金安铀业有限公司在山南分矿2号井举行的“井下炮眼中毒事件演练”活动。我惊喜地发现,我们年这一批入矿者,已经历练成为铀都生产的掌舵人。

根据实验报告,通常一公斤工业炸药爆炸后,生成炮烟气体~升,其中有毒有害气体60~升。作为一名井下支柱工,我深知这个演练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炮烟对矿工的巨大危害,我的两名师傅都是因在井下作业时炮烟中毒致残后丧失了生命。

邹家山邹家山分矿是可与山南分矿比肩的大型分矿,有露天和井巷,生产历史稍晚于山南,其机械化程度居全矿一流。

沙洲矿百里矿区横跨崇仁乐安两县,沙洲分矿已经是崇仁县的地界了,距离相山主峰是最近的。沙洲分矿后来与云际分矿合并一处,所以本文也将两分矿合在一起。

年11月,我在学生刘江的帮助下,去了沙洲分矿(云际)井巷内拍摄到了这一组珍贵的井巷作业图片。

沙洲生活区像似一个独立的半岛,风光宜人,河像漓江,远山朦胧,一桥跨南北,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建筑。

出于对矿山的深厚感情,这里至今仍有的几位矿工和家属舍去城市的优厚生活、在此守望着,他们养蜜蜂、喂山羊……农耕生活不亦乐乎!

号称威虎山的云际分矿,如今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莊旅游点了。

原来的云际电影院,已成为村级竹制品厂的大车间。

若按生产、后勤划分,水冶厂(一厂)也该列入其中,如今水冶厂大门铿锵有力的楹联墨迹犹存,仿佛还能看见朝气蓬勃的工人们鱼贯而入的身影!

白云白云原本也是一个生产工区,但较早撤销了,但位于这一区域的白云水库却是十分有名的,白云水库是供应古城、莲塘生活区万余人用水的生命线。其设计建造于上个世纪70年代,使用了国外先进技术,其坝址高度至今在抚州地区首屈一指。

历史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指尖,不经意地划过……

我本沧海一粟,无意间成了中国铀都兴衰枯荣见证人……

古城网上见一位矿友这样的评价:古城是矿的中南海!

铀都60春秋,矿总部也经历了几次迁徙,先是设在罗家圩荷陂村,再到古城,后来为了靠前指挥,又迁址莲塘,最后于80年代初“定都”古城。上图:屹立于罗家圩的“与日同辉”雕塑。

那个年代,铀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第一任矿长,是由抚州地区专员兼任,他既是专员、又是矿长、还是公溪镇镇长。据一些老同志介绍,今天仍然屹立的矿总部办公大楼,是苏联专家设计的。

从字面上理解,古城应该是一座厚重历史文化的城池,事实也的确如此。

据史记,南北朝时期,此地出了个乡贤黄法氍,护国柱石,古城因此由一个无名山村辟为郡治,管辖数县,望重一时。

古城如今只有60年代以后的建筑,但她的周边村镇明清建筑却十分丰富。上图为龚坊镇同富村始建于宋代的“科甲丛芳”牌坊和清代“光程公祠”。

上图:相山顶上的千年道观。

承圣元年(),黄法氍被授为超猛将军、交州(今越南河内)刺史衔,领新淦县令,封巴山县(今乐安县公溪镇)子爵。承圣三年()封明威将军、游骑将军,进爵为侯。太平元年()十一月,巴山郡(今崇仁)划置为高州,黄法氍为高州刺史,都督高州诸军事镇于巴山。

上图:乐安至丰城茶马古驿道上的经由湖港分矿的凉亭。

而古城所在地公溪,又名功陂、功溪、公陂。宋元时期,名蓝陂,即今荷陂村巷里、王陂一带。元末明初,渐以功陂代之,是由修陂建坝、赋名勒功之意。明末清初,始有功溪的称谓。清朝康乾之际,功陂墟在现今公溪河边兴起,与原址已有了四、五里的移隔。同治十年《乐安县志》,有二十九都公陂的记载。民国20年(公元年),改称公陂乡。年后,沿用公陂乡。年10月,更名公溪公社。年9月,更称公溪镇。年大洪灾后,公溪街西移一公里,到紧邻古城的山岗上,名称不变,老街废弃。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乐安县城只有1万余人口之时,古城便已居住着矿工、勘探工及家属计3万人了。

年至年,矿区建成预选厂和水冶厂。同时,建成以莲塘、山南、水冶厂、古城为中心的生活区。至此,矿区已形成一个矿冶生产配套、管理科学、生活设施初具规模、完整的大型铀矿企业。年至年,矿处于鼎盛时期,年平均利润在万元以上,最高年份达万元。

我这个边陲分矿的职工对古城的印象,是因当年交通不便,回家去江边村坐火车,必须在古城住一宿中转一下。此外,几次抽调参加总矿工人业余美术创作小组的培训,在古城矿招待所住上十天半个月。上两张图片为上世纪80年代矿工会负责人与美术培训人员合影。

除了矿机关外,古城还是运输处、二厂(机械修理厂)、医院、学校、供应处(江边村火车站)等单位和部门的驻地。

江边村火车站(供应处)由于交通不便,矿山建设所需的大批物资积压在东乡火车站,运不进去;而几个矿点建成后生产的矿石要运到外地冶炼。年,中央专委决定,为矿修建由向塘至矿区江边村的铁路专线——向乐线。经铁道兵两年的施工,铁路于年3月建成通车。向乐线全路长度为公里,纵贯南昌、丰城、临川、抚州、崇仁、乐安等6县、市。向乐线在向西站与浙赣线相交,成为沟通赣东地区与南昌、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湖南等地的一条交通支线。

向乐线的最后两公里,是矿内部运输专线,有铀矿原料临时仓库及硫酸等相关材料仓库。

年11月,金安铀业公司(矿)供应处的两名留守人员在履行职责。

运输处运输处又名运输大队。最早是由年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调来的部分技术骨干组建,除了负责铀矿原料等生产原材料运输,同时负责汽车修理业务。如今,一个车间已是被草莽封堵,另外一个车间成为公溪镇某村级印刷厂的厂房。

年10月,近名当年的运输处职工相聚抚州,寻根故里。

二厂(又名修理厂)现名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机械分公司,当年是古城工人最多的单位,高峰时有多名职工。

二厂在建矿之际便有了,主要负责矿山机械设备维修。军转民后,二厂曾专门生产水冶厂球磨车间的钢球。其厂房及车床令人瞠目。

年与我同年进矿的李康宁,是矿的工龄最长者,年他在矿(金安公司)退休时,工龄长达44.5年,是矿的一名中层干部,曾参与二厂及多项矿山的技改工作。

金安公司机械厂(二厂)留守职工利用空地种了一些蔬菜,但这里树木葱茏,鸟儿太多,只能用些草叶遮挡,免受吃食。

矿成立伊始,有上海等各地的技术工人前来支援矿山建设,这是年援建矿山的职工,邀请同在沪上的二厂职工集会聚餐的合影。(图片来自网络)

医院建矿初始的年,抽调了广州中山大学的医务人员前来支援,开始称医疗队,其医疗技术和设医院比肩。

古城学校建矿后,由于地域广阔,为了方便子女就读,古城、莲塘及各大分矿均建有子弟学校,开始仅为初中、小学教育,年,古城、莲塘开办高中,恢复高考后,两校录取率均非常高,并有学生录取清华北大等名校。

当年矿子弟学校丰富的课外生活。

不是矿的人,没有那样深刻的怀念,它就像一个回不去的梦,只能存在你的记忆中,越来越美,却无可追寻……

这是一位矿二代对曾经的家园的那种魂牵梦绕、难于捕捉的情愫,或正是许许多多的矿人心灵深处的一缕“乡愁”!

一位学者说:“……留住乡愁,可以通过活化记忆场所,保留文化基因、恢复和复构乡愁文化……”(上图:公溪河大桥。)

我以为,人在最后的迁徙中、在安居伊始,便着力营造家园文化。

首先,是复制保存称谓。

21世纪初,根据国家新的发展规划,原矿破产重组。为了体现对劳苦功高的几代矿工的关怀,矿绝大部分职工撤离原住地,被安置到远离铀辐射的抚州城区居住,享受离退休劳保福利等各方面待遇……破产重组后,易名中核江西金安铀业有限公司,这一功勋卓著的名称,被担负善后工作的社区管委会理所当然地接收了过来。

年12月和年3月,抚州市委、抚州市政府先后下文,批准成立抚州社区党委、抚州社区管委会。年3月,社区管委会办公地址乔迁抚州市城区,江西矿冶局、抚州市政府负责人参加仪式并揭牌。

从年起,经过十余年时间,矿职工在抚州市区、鹰潭市区、南昌市进行了两次集资建房。其中,位于抚河河畔拥有套住房的抚州金安小区,是最大的一个安置点,有栋住宅,集资房原本仅栋,却被活生生地剥离多出2栋,成为的倒装数字。

今天,我们在社区抚州金安小区纵横交错的主干道上,可以看见以矿及所属分矿、单位命名的大道、金安大道、古城路、莲塘路、山南路、邹家山路、云际路、湖港路、白云路、沙洲路、水冶路……

社区抚州管理站娱乐室每天坐满了前来读书看报、下象棋、打扑克的离退休职工。

人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勤劳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的迁徙之地将附近村庄废弃的土地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栽种瓜果蔬菜。

今年1月6日,我去金安小区广场采访,巧巧地发现了这位晒红薯粉的老人,拍下照片后,一问,却原来是湖港老乡。

我跟随到她家里,见到了我早年的师傅丁恒金,丁恒金今年80岁了,身体状况不是太好,由于一条腿不方便,冬天,他只能坐火炉旁看电视。丁恒金是年从福建部队转业到的矿,当了多年的井下放炮工后,又担任过湖港分矿家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是矿第一届党代会的代表。

这张保存在丁恒金家里的矿一大党代会五营代表的合影,48年了,人物形象清晰,信息含量非常大,是十分珍贵的矿史照片。月12月,我们刚进矿一个月。那天我把图片发在湖港分矿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xw/3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