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丰城市 >> 丰城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转发凤凰网文章汉风先生在汉文化传承与

来源:丰城市 时间:2017-10-27

5

转发凤凰网文章:汉风先生在“汉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论坛”上的演讲

第五届江苏书展重点活动之“汉文化传承与阅读阅读推广论坛”

主题:徐州民俗在汉代的传播

时间:年7月19日14:00—17:30

地点:江苏师范大学多功能厅

嘉宾身份:汉风(彭城书院院长、徐州市国学研究会会长、文化学者)

尊敬的各位教授、专家,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的讲题是《徐州风俗在汉代的传播》。

何谓风俗?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呼之为“俗”。此之谓“风俗”。由此可见,风俗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也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方言俚语、礼尚往来、衣食住行、四时节令等等。古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

徐州自古为九州之一,历史悠久;处五省通衢之地,为交通与军事要塞。特殊的地理环境衍生了特殊的风土民情。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的风俗大体经历过一个由柔变刚、刚柔相济、鸷悍轻剽的过程。《尔雅》上说,春秋以前,“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图经》云,秦代以后,“风俗劲悍,有霸王之遗风。”而《汉书?地理志》则讲“沛楚之民,急疾颛己”。到了《隋书?地理志》描述徐州地区的风俗“考其旧俗,人颇鸷悍轻剽,其士子则侠任节气,好尚宾游。盖楚之风焉。”再后来,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来徐州做太守,他在其《上神宗皇帝书》中曰:“其民皆长大,胆力绝人”,“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人以此自负,凶桀之气,积以成俗。”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梳理,我们可以知道,徐州的民俗特征可以用“风俗劲悍”来概括。而尚武,爱酒,喜欢面食等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徐州风俗是如何在汉代传播的呢?刘邦统一天下后,整个朝廷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皇室成员,上自太上皇、皇帝、皇后,下至皇子皇孙,皆为徐州人。满朝文武、重要的开国元勋,大部分是徐州人。初置18侯中,刘邦的故乡徐州丰沛砀地区的人员占了11个,而余下的几乎全部与此邻近。18个开国元勋中有8个是沛人。其中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王陵等都官至丞相,其它如太尉、御史大夫等位列九卿者难以赘述。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刘邦与他的统治集团要员,共同商讨汉初的政策,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和基本国策。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标准主导了汉初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取向,从而深入地影响了汉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他们的饮食嗜好、方言俗语、娱乐活动基本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其特征是——“徐州风俗”或者叫“徐州现象”。

《礼记·缁衣》中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汉初朝廷中统治集团所奉行的徐州风俗迅速被天下人所仿效。举一个例子来说。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为亭长,乃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这里讲到了刘邦在沛县做泗水亭亭长时常戴的一种竹皮制作的头饰,名为“冠”。冠原是加在头顶的发罩,主要用来约束发髻,所以并不需要将头顶全部罩住,只是在冠圈上有一根较窄的冠梁,从前到后经过头顶。这与现代的帽子有很大的相同。此外在功能上也与现代帽子有所区别,即冠不着重于实用而着重于礼仪,所以《礼记·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淮南子·人间训》也讲冠“寒不能暖,风不能鄣,暴不能蔽。”

就是刘邦戴的这种竹皮冠,后来在朝野成为风靡一时的风尚。《后汉书·舆服志》详细介绍它说:“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初,高祖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冠制也。民谓之鹊尾冠,非也。”有爵位的人把它叫“刘氏冠”,而平民百姓根据它的形状直呼其为“鹊尾冠”,也是一种民俗。

按照《后汉书》的说法,可能是刘氏冠的流行可能有损皇帝尊严,后来不再允许庶民使用,“祀宗庙诸祀则冠之……此冠高祖所造,故以为祭服,尊敬之至也。”而《汉书·高帝纪》明确记载高帝八年有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推动的何止是一个刘氏冠呢?据《三辅旧事》记载,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爱吃饼,汉代一般官吏也都跟着爱吃饼,殿中对值班的尚书郎还以饼为美食招待。肖彪当上巴郡太守之后,将父亲接到自己身边供养。这肖老汉爱饼,肖彪就常用车载着他到街上去买饼。老汉坐在车上,太守亲自把饼买来进给他。上下同捧,这种“刘太公饼”一时洛阳纸贵,有些官员见卖饼有利可图,就做起发财的梦,当时有个叫张贵的芝麻官,为干这违法的勾当,以至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受到了严厉制裁。

据台湾学者王仁湘等《中国饮食文化》考证,刘太公等人所食的面饼,最常见的当为汤饼和蒸饼。汤饼为水煮的面片和面团,或者是将蒸饼掰碎后再煮而成,现在的陕西人称为“泡馍”。当时的蒸饼未经发酵,食后不易消化。由于汉代以前中国就有了不下五千年历史的蒸食技术,所以面食很容易发挥甑蒸的长处而得以迅速发展,馒头便成了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尤其是南北朝时掌握了发酵的技术以后更是如此。这个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与西方饮食相区别的因素之一。西方蒸技晚出,烤技发达,同样是面食,西方却以烤法见长,制出了面包。这一蒸一烤,甚至可以看作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自古徐沛风俗劲悍,饮酒成风。刘邦本就是沛地嗜酒好肉的少年,做了皇帝之后,旧习不改,并影响了后来的宫廷生活与民间饮酒风尚。

在刘邦建汉之前,秦朝统治者多次发布禁酒令,如《秦律·田律》载:“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还下令禁止三人一起喝酒。刘邦创立大汉帝国之后,这一风俗发生了根本转变,因为这些来自徐州的统治者无一不嗜酒。《史记高祖本纪》多次讲到刘邦“好酒及色”、“贳酒,醉卧”、“每酤留饮,酒雠数倍”等等。

徐州人嗜酒成风。《史记·高祖本纪》描述高祖还乡的场面,多个字,几乎是围绕酒来进行的,“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酒酣,高祖击筑”、“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地这种多人聚饮的风俗被称为“公饮”。“公饮”之风很快就在汉朝普及。

如果说刘氏冠、太公饼、嗜酒成风这些土生土长的徐州风俗在汉朝被仿效只让我们看到徐州风俗传播的一些断面,那么“新丰城”的创建与徐州统治者“徙治长安”的事件则使徐州风俗在关中扎根,并成为汉代民俗的风向标。

据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汉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涂,亦竞其家。新丰本秦骊邑,汉高祖按其家乡丰县格式改建,并迁来丰县居民,故名。”

上面这段话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之后,其父刘太公身为太上皇,虽享受荣华富贵,却因思念故里,时常闷闷不乐。刘邦暗自问太上皇左右的人,才明白父亲只爱好当年在家乡丰县时喝酒、吃饼、踢球、斗鸡这样的俗事,现在虽有荣华富贵,但没有生活的乐趣。这样的事情我们也经常遇到,从农村到城市安家的人,有了自己的房产之后,为孝敬父母就把父母接到身边生活,但是很多父母并不快乐,因为他们过惯了农村生活,对城市的高楼大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适用,就要求回去。结果常常是父子分离,城乡两地。

可是刘邦有办法,刘太公不是想念故乡吗?刘邦就动用皇帝的特权在长安城附近给父亲再造一个丰县城。按照丰县城克隆出来的新丰县城,与千里之外的徐州丰县城一模一样,这座城后来就叫“新丰城”。新丰城建好后,刘邦又下令把老家的屠夫、酒家、商贩及刘太公的故交,甚至鸡狗,都从老家丰县迁至新丰。大家一进入新居,连鸡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此所谓“鸡犬识新丰”。两千年风流云散,而“新丰城”依然屹立在三秦大地,成为今天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镇。

“新丰城”的建立对于徐州风俗的传播意义非凡。从此,徐州风俗开始凭借新丰城在关中扎根,并且向外辐射。如果说新丰城的出现是在民间为徐州风俗传播奠定了根基,那么徐州统治者“徙治长安”事件则是为徐州风俗传播在庙堂之上立了一个风向标。

据《史记·高祖本纪》“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长安是当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刘邦、萧何、曹参、王陵、樊哙等朝廷要员及家族的迁入,使徐州风俗一时风迷朝野。我们也举个列子来说明。上文提到,汉代徐州有嗜酒、公饮的风俗。曹参等身为汉朝之相也不改旧习。《史记·曹相国世家》有一段文字详细记述曹参饮酒之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闲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这一现象让我们想起徐州的一句民谚“无酒不成席”。

徐州嗜酒、公饮的风俗通过皇帝刘邦以及曹参、樊哙等朝廷要员迅速在汉朝传播开来。据《汉官》和《北堂书钞·西征记》等古籍记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场面极为壮观。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贮酒器,龙长二丈,龙口前设有可容40斛酒的铜尊,龙的腹内贮满美酒。需饮酒时,可动特制机器,酒就从龙口内流入酒尊。由此可见,“徙治长安”这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在徐州风俗传播上的意义比创建新丰城更甚。从这个意义上讲,汉代社会风俗传承的源头,正是徐州风俗。回望历史长河,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数是经过逐渐的融合而形成的,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大的融合已经基本完成。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只存在了15年。只有到徐州人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才从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实现真正的大一统,而这个帝国一统就是四百年。故而,时光无论走多久,我们的身上都会打着汉族的印记,我们说汉语、写汉字,被异邦人称为“汉人”,而梦想“重回汉唐”。作为土生土长的徐州人,我为自己的故乡而骄傲与自豪,也希望为推动徐州文化,重铸汉魂,复兴华夏道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ls/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