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园大主题,文明风乡村传。泉州市泉港区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倡导“一村一公园”建设,让文明、美景相伴相融,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力。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傍晚是泉港区界山镇玉湖村老人协会会长陈顺燕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每天这个时候,他就组织大家练太极拳。练拳的地方是村里的新风主题公园。年以前,这个公园所在地还是几幢土砖结构危房,陈顺燕的老宅就在其中。
泉港区界山镇玉湖村老人协会会长陈顺燕:
“刚刚征用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点介意。祖宗留下来的,有点放心不下。”
拆掉旧厝,涉及的近30户村民心里一时很难接受。村民陈良荣的亲人也不例外。长期在外经商的陈良荣,看过许多新农村建设后带来的新变化,在他多番动员下,母亲及叔叔改变了想法,捐出了全部7间房。
泉港区界山镇玉湖村村民陈良荣:
“母亲说儿子的眼光是正确的,她说大家要支持村庄里的工作。她经常在这边走走,大家来这边走走,运动各方面。”
年以来,玉湖村响应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把整治危房旧厝、建设绿地摆上议事日程,村两委一次又一次和村民倾心交谈。经过努力,危房、废弃的晒谷场等相继被改造成为四个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大家给四个公园取名“新风”“党建”“移风易俗”及“法治”。
泉港区界山镇玉湖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荣荣:
“融入像我们玉湖本地家风家训,也融入一些党建的内容。通过内涵的提升,把这四个公园串联起来。”
泉港区界山镇玉湖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忠:
“有跟村里的村民开过村民代表大会,然后我们共商把整个玉湖村的建设包括乡村振兴的方面来进行考虑去做。后来群众看到有这个现成的事情,确实有这个成绩,大家都很理解这个事情,群众对我们认可了。”
在铺开“一村一公园”建设中,界山镇先选择部分村庄开展试点,如今辖区内共有13个主题公园,5个文化长廊,9个文化广场。
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魏佳媚:
“结合本村实际,泉港各乡镇各乡村都走出来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我现在所在的玉湖村我们可以看到墙壁上的这些家风家训讲述的都是村里先人的故事。”
泉港区界山镇宣传委员庄燕红:
“下一步就是我们在打造这些公园的时候,我们会更追求个性化。让各村结合村庄的实际,然后来设计、来规划,更科学、更有序。跟本村的文化文明结合起来,更有教育的意义。”
改变村容村貌,让家园更美好,峰尾镇前亭村也有作为。前亭村地少人多,人均土地面积不到平方米,可谓寸土寸金。可最近不少老房子被拆了,村民们却没有反对。村民陈志坚家就刚拆了0平方米的老房。
泉港区峰尾镇前亭村村民陈志坚:
“整个周边养鸡鸭很多,卫生也搞不好,所以整个环境是杂乱无章,老人在这边居住也是非常不安全。住在这边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大家都希望村里面要改变一个面貌,提供一个比较宜居的环境。”
原来,前亭村核心区有60多栋老旧房屋,长期以来周围脏乱堵。今年,镇村两级党委政府着手拆除危房,整治环境。目前已拆除危房41栋,腾出13亩土地。
泉港区峰尾镇前亭村党支部书记房太国:
“现在我们在探讨以65%的形式量给拆迁户,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剩余的这些土地35%让出来做公用事业,包括公园花园和道路硬化设施。”
泉港区峰尾镇党委书记蔡奔腾:
“前亭的整治已经初见成效,我们镇党委跟政府下一步准备以前亭作为一个标本,以这样的模式向全镇各个村来推行,既解决环境卫生问题,还有解决一部分特殊困难住房困难的群众的需求,全面提升峰尾镇人居环境。”
在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力中,泉港的百姓在一点一滴提升的环境中感受幸福生活。
本台记者:林工滨、施纯添、魏佳媚
泉港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石铃
审核:王福敬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ls/34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