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丰城市 >> 丰城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探索江西年历史古书院丰城龙光书院

来源:丰城市 时间:2020-8-31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龙光书院,藏于丰城市西南部荣塘境内,即丰城古县治之地,为宋代私办,宋高宗赵构赐名的一所著名书院,收入《中国书院辞典》。自创办至民国元年毁书院改学堂,民国立学校,长达余年的历史,在丰城市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龙光书院

北宋大观元年(),荣塘富商陈瑞迁居荣湖后,首办第一件事是立荣塘义学。明陈廷章《龙光书院事实》曰:“吾祖荣湖应龙公於宋大观丁亥,立书院于古丰县治之旁……有志以立义学,以诲乡邑及四方之来学者。捐剑池庙、山寺桥陂上田五百亩以给之”,远近无不感动”。

靖康二年(),金兵灭亡北宋,激起士大夫们教育救国的强烈愿望。陈瑞之子陈自俯,继父志,致力于办学,讲学不倦。南宋建炎二年(),陈自俯冒着危险,奔赴战乱中的山东曲阜,保卫迎取孔子真像而归。陈瑞父子教育救国的义举,得到当时人们的广泛尊敬。绍兴二年()四月,宋高宗亲赐“龙光书院”匾额,对他们的重教兴学进行表彰。

乾道六年(),延请名儒朱熹讲学月余,前来听讲的学生有近千人。朱熹为之所作《龙光书院心广堂记》和《龙光书院诗》。在记中,朱熹写道:“乾道庚寅岁也,为友人荣塘陈自俯请,名其所构龙光书院之堂,熹榜其间曰心广。”并提出了自己的治学思想。自此,龙光书院成为程朱理学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剑匣亭

进入元代,龙光书院没有受到战乱太大的影响,规模进一步扩大。《龙光书院事实》载,主要建筑有:“中立正殿、后立六经楼、会膳堂、讲堂、房庑及诸生读书之室四百余间,咸铁有序。”

元代学士欧阳玄“为重书龙光书院、文明堂额匾及作序,一时书院之名扬天下”。至元末,书院被焚毁,连孔子像也不幸毁于战火。

重修碑记

龙光

书院

明洪武二年(),陈熙诚偕侄且元及良策、良篪等二十六人,捐资重建。过十余年,又集数百金,复建六经楼及心广堂等屋。明嘉靖三年(),县令潘颖奉上檄改建书院,将龙光书院移建县城的学宫内。不久“江右王门”的理学家邹守益来到书院讲学,留下《龙光书院训勉》等诗作。至万历年间,张居正奏毁天下书院,陈氏后人赶紧将书院复移于荣塘,才得以保留。

至清代,乾隆三十年()、道光五年(1)、咸丰六年(),光绪十八年和三十四年()捐资重修,但书院一直没有恢复到宋元时期的规模。

修复后龙光书院全景

龙光书院的建筑规模,是丰城历史上所办书院中佼佼者。其建筑风格,具有四合院式布局的特点。院落座北向南,分前后两进。中轴线上,首为大门、上石匾嵌有元代学士欧阳玄所题“龙光书院”四个字,长2米,宽0.5米,今仍存,但“院”字断裂。中为大殿,置先师孔子圣像;后为六经楼,藏经书三千余册;之后为仰止堂。

院内东西两翼,前有左右庑;中两侧为讲堂、设衣亭、客馆、花台、读书室百间、会膳堂、心广堂(文明堂)等建筑物,均属砖木结构。院内建筑面积达0平方米。四周红墙环抱。

院外附属建筑有山寺、望光亭、剑光祠、晚晴斋、仓廒等。整个院落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规范,造型雅致、奇丽,具有地方特色。此地古木参天,松柏积翠,环境优美。历代名人讲学于此赋诗感怀,写下许多诗篇。朱熹赋《龙光书院》诗赞云:

一道荣光带碧山,天风吹雨度云关。

树浮空翠名村坞,泉落飞虹泻石湾。

赤岭豹栖朝气隐,剑潭龙起夜光寒。

咿唔何处经年韵,多在湖东乔木间。

明代甘惟寅对此作有“荣塘烟雨”“塔埠云涛”“剑池夜月”“山寺晨钟”“三汉鱼火”“长秆稻田”“荣塘落雁”“古道鸣驺”八景诗文,反映当时书院胜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ls/3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