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炒作营销如此发达的当下,成为匿名的作者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尤其是匿名到只有投稿编号的程度。
近日,创刊10年的文学杂志《鲤》,联合腾讯大家、理想国,举办了一场富有悬疑感和游戏精神的文学竞赛——“匿名作家计划”。参赛者由中国顶级作家和年轻的文学新人组成。专业参赛者系由主办单位直接约稿产生;同时开放大众参赛通道,投稿者身份、年龄、国籍不限,提交作品须为-字的中文短篇小说,主题、内容不限,须未在其他书刊或网络媒体上发表过。
匿名作家计划”初衷:回归原点,只看作品,不看作家
这个时代,大众媒体普遍下沉,严肃文学的影响力持续下滑,尝试让作家匿名的文学竞赛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当我们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鲤”文学书系主编张悦然表示,这来源于自己写作和名字之间的关系。她年少成名,但名字有时候会带来一些误解,“青春文学的三驾马车”的标签让读者认为自己是写青春文学的。一方面受制于自己的名字,但另一方面也受惠于此,她的名气使他不会面临被退稿的尴尬。但她认为,很多时候对于不成名的作家来说,资源是不太公平的。而“匿名作家计划”便是想“回归原点,只看作品,不看作家。”
作家的写作风格:是城墙亦是武器
由于“匿名作家计划”的要求,很多成名作家在参与这次写作时,都很希望挑战新的风格,让别人猜不出自己。很多时候,风格既确立了自己的独特性,又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作家与自己的风格似乎永远是纠缠不清的。
匿名:隔着幕布去倾听文学的声音
张悦然谈到,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把办杂志看做一件小事,因为文学的处境是如此边缘。作为作家和杂志主编,她想“恢复文学的游戏之心”。
对于“匿名作家计划”梁文道认为,它是隔着一块黑色的幕布去倾听音乐,也是对当下强调真人真事的极端倾向的逆反。
左起:梁文道、张悦然、路内
梁文道表示,他常常不太能明白什么是风格,对于作家来说,语言、时代背景都影响着作家的写作。他认为风格之所以被赞赏,是因为现代人认为作家应该发扬自我、彰显自我,他的面目不应该是模糊的,而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歌唱。但另一方面,风格也是一种自由,一个人可以创造很多种风格。它是城墙,但也是武器。但风格是不能被抛弃的,应该继续发展。如果不强调风格,很难理解一个作家。
路内同样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技校生的青少年时代,破败的工厂,这些元素令人过目不忘,也形成了“路内”式的风格。“如果参与这个‘匿名作家计划’我不会拿最拿手的去写”,路内认为像技校生、工厂这些只是作品的元素,元素和语言风格是可以叠加的。如果用语言风格去转换不同的元素,那么作品就难以被辨别。谈及匿名作家计划,他说道,有可能不写化工厂,可能换一个元素来写。
年少成名的张悦然,为青春文学贡献过最受欢迎的作品,但现在的写作和当时存在着巨大的区别。除了题材,也可以看到风格的转变。张悦然坦诚,其实很想和之前的自己决裂,但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早在十年前,她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去转变,摆脱“青春文学”的标签,但她自认为很彻底的改变,在读者看来还是可以被辨认的。
来源:腾讯网东方书城查书系统新上线
查询各门店图书的库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jj/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