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六安首届最美乡镇、最美社区评选
为家乡投票
前段时间,住建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我市金寨县汤家汇镇斗林村的李家湾老屋、裕安区独山镇蔬菜村上榜。
早在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金寨县汤家汇镇上畈村朱家湾、汤家汇镇瓦屋基村宴湾、果子园乡姚冲村姜湾3个村入选。第二批名录中,舒城县晓天镇晓天街道居委会中大街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国家级传统村落已达6处。
六安的这些“中国最美村落”究竟有何不同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近日,记者再次走进两个新晋的古村落,带你“穿越”看古今。
点击这里查看其它四个古村落→中国最美村落在六安
汤家汇镇李家湾老屋:耗时20年建成的百年庄园
从六安驱车1个多小时就来到了金寨县汤家汇镇,李家湾老屋就坐落在汤家汇镇斗林村,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于明朝,前后施工近20余年,距今余年。
青山绿水间的古色庄园
李家湾老屋坐落在一个高坡上,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现代式住房反差很大,但是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它的存在却又如此恬静、安详。
古建群坐北向南,为复式结构,庄园特色明显,内分东西,中分三进:一进门厅、吊楼、彩绘,二进厅堂,三进堂屋。主要建筑的厅廊都呈穹形顶棚与飞檐相呼应,整个厅房、书房及公共场所地平和回廊均由方形釉面青砖镶嵌而成。
门厅为青石雕花,上有“忠厚传家”字样,两旁雕花石鼓,门框为双石套扣,将木门镶在其中,既坚固又美观,古朴大方。
跨过高高的木质门槛进入院落,木结构框架为主的李家湾,一幢三间,回廊连接,分割庭院和起居房屋,环境优雅,错落有致,结构严密,浑然一体。
木结构上有各式圆雕和浮雕,山水、草木、人物、珍禽异兽,应有尽有,如:《四季平安图》、《麒麟送子》、《狮子绣球图》、《龙凤吉祥图》等,附带油漆彩绘,比比皆是,华贵古朴。
一色青灰砖瓦,上有寿头、龙凤呈祥、砖雕,下有石柱、石桌、石雕造型。特别是柱脚石雕都有形态各异的花纹,虽相似却不相同。
“礼隆三豆”、“淑德延龄”、“操坚寿永”,三个大匾高悬厅堂上方,虽然已经布满灰尘,但字迹依旧清晰可见,这些大匾分别出自嘉庆和道光三年。三进堂屋为祭祖之用,室内以雕刻为主要艺术手段,木制雕柱新颖夺目。
巧夺天工的商南第一村
据李家传承人李经富说,原先的李家湾还包含会客大厅、戏楼、住宅、天井花园、绣楼、书房、药店、回廊、稻场、碾米场等。昔日茶花、海棠、紫薇等名贵花木,满园飘香,院落外栽种银杏、桂花、玉兰,四季换景、清香四溢、郁郁葱葱,建筑与自然和谐融洽。
“它虽然是个老宅,可是采光充沛,冬暖夏凉,就连地面排水系统做得都很完美,雨天各户之间往来脚都不会湿。”李经富说。
“不仅从未发生内涝现象,它还具有防火、防盗功能。”李经富介绍,这所老宅在设计时将高大厚重的青砖院墻与房外相连接,整个院落只留4道门,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宅院。厕所、牛棚、猪圈在住宅外围集中建造,十分合理,难怪历史上曾被誉为“商南第一村”。
令人称赞的是,这个古老村庄不仅先后培养出国学士、秀才、儒士多名,在革命战争年代,更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25军、红28军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根据地和后方支援,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
据家谱记载,该村有25人参军参战、转战南北,随徐向前主力红军长征的有10位。4人被组织安排参加地下工作。11人掉队失散回乡。真无愧于“红军村"的光荣称号。
一片山水孕育一种文化,一方水土滋养一批生灵。如今李家湾老屋留下了无尽的精神宝藏。汤家汇镇政府表示,目前正在邀请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希望能把境内所有的古村落更好地保护起来。
独山镇蔬菜村:明清古建筑的红色传承雨后初晴,沿着独山红街的青苔路一直向前,大灰砖,小青瓦,劳作的男人,编织茶篓的女人,质朴的孩童,倚门而坐的老人,温暖的阳光勾勒出一幅明清古村落的画面,如同它的名字——蔬菜村,置身其中,仿佛周遭只有田园的清香和缓慢流淌的时光。
古建筑的明清时光
古时蔬菜村家家户户种植蔬菜,故而得名“蔬菜村”。蔬菜村坐落于独山之畔,傍水而建,紧邻西淠河,乐水河(西淠河支流)穿村而过。
蔬菜村村内散布着多处明清时期至民国初期的传统建筑,沿着河边徜徉,一幢飞檐翘角的古戏楼出现在眼前。
“戏演旧衣冠经文维武,楼增新气象革鸟飞挥”,在古戏楼戏台的两边柱子上,分别雕刻了这两句诗文,这是独山秀才王子泾撰写的,寓意戏中人演绎戏中故事,戏楼增添新景象。
古戏楼始建于清朝中晚期,它是由江西丰城人熊祥先在道光23年捐资重建的,在民国14年重修。
经过近百年风霜雨雪和战争创伤,古戏台的边缘已经有了些许的斑驳,但是戏台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依旧可见当年的气势。
绕过古戏楼,转角不远处就是蔬菜村最为久远的建筑——马氏宗祠,据说,马氏宗祠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这个祠堂供奉的主要人物之一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氏娘娘。
跨过高高的门槛,宗祠内雕龙画凤、亮脊翘檐、四进深院,左进右出的祠堂规矩,寓意庄严肃穆,同时祈求福气安康。
走在村里的青石板路上,皖西浓郁的大别山区传统特色民居鳞次栉比,其中位于古村落后街的朱家大院,便是江北徽派建筑与皖西风格结合的典范。
这栋建筑建于清朝末年,保留了传统的四水归堂设计,古人风水讲究以聚财为本,甘霖雨露代表财气,四水归堂,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编烘茶篓,开中药铺,炒制喷香的寒经散,穿梭于古村落中,热闹的生活在村里日复一日,停留半日间,时光仿佛可以凝滞,若不是偶尔穿行的车辆,也许真的会认为自己穿越了明清时代。
古村落的红色记忆
如今蔬菜村很多明清建筑上,都刻有苏维埃时期的指挥部标识,记载着那段烽火狼烟的岁月。
在土地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位于鄂豫皖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一度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
年,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在独山蔬菜村设立暴动指挥部,发动和指挥了著名的“独山暴动”,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建立了皖西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和第一支革命武装,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
年至年,蔬菜村设立了中共六安县委和少共六安县委、六安县苏维埃政府、六安县赤卫军指挥部、六安县列宁小学、六安县苏维埃俱乐部、六安县保卫局等机构。
现如今,这些保护完好的红色旧址已经并入独山革命旧址群,向后辈展示革命先烈的事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预计到年,独山镇将依托这些古建筑,初步建成大独山5A级景区,打造集“生态养生、红色旅游”于一体的六安茶谷核心区、中国第一将军镇。
来源:六安新周报
编辑/大颜颜监制/天马行空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tc/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