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以茌字开口的地名,除了山东茌平县,还有分布在各地的茌家村、茌家庄等,很多都与古老的茌平有着一定渊源。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一个叫茌港的地方,我们透过斑驳的青砖老宅和江南雨巷的光滑青石,去看一下它的兴衰过往。茌港现为南昌县武阳镇下辖行政村,辖四个自然村,总户数约户,总人口约2人。这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农业村。夕阳西下,走进这个这座古村,那些破败的老屋、斑驳的石刻和狭长逼仄的麻石板巷道,仿佛在像世人讲述她的沧桑和辉煌。茌港是位于抚河沿岸的古市镇,在过去又称茌港市、茌港镇,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县的第八区。茌港位于南昌县武阳镇抚河东岸,南靠进贤县,西邻向塘镇,距省会南昌市区30公里,离县城莲塘镇12公里。因靠近抚河,占水运之利,造就了商业资本活跃,旧志载“上通抚州建昌两府,为进贤往来通衢,水陆交会之所”,茌港和谢埠、三江口并称为抚河三大古镇。茌港背靠抚河,水路发达,再加上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南昌与抚州的中间点,平时来往的船只,不管是商船也好、官船也好,一般都要到这个地方歇歇脚、采办一些物资,因此到明代的时候,“资舟楫之利、通商贾之财”的茌港从当初的茅棚子发展起来,慢慢地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小城镇。茌港漕运的繁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说当年每逢农历一、四、七的集日,这里人山人海,从进贤、甚至丰城等地来茌港赶墟的人,能把整个街市挤得水泄不通。集市交易主要以粮、油、米、面、竹木、牲畜为大宗,可谓是百货辏集,远近皆至。据资料记载,在旧时商业最繁荣的时期,南昌县有大大小小48个水运码头,武阳镇茌港则号称第一码头。昌盛时期,茌港多米长的正街上遍布有各类商贾店铺多家,其中老字号就有60多家。南昌县旧志曾记载:“上通抚州建昌两府,为进贤往来通衢,水陆交会之所。”武阳镇也因此一度有着“首府首县第一镇”的赞誉。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茌港街上光店铺就有多家,老字号如做木材、毛竹生意的“生发商行”、“永昌商行”等;做大米生意的“宝丰商行”、“群丰商行”、“协安商行”;做药材生意的“仪大堂”、“协和里堂”等,由于过往船只很多,街上还有专门的造船修理厂。商业贸易的繁盛直接带动了茌港的人口增长,而且难为可贵的是,作为由漕运港口码头发展起来的古集市,茌港商贾往来、经贸兴旺,造就了当地商业资本的活跃,据说在明末清初时期,茌港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商业资本发达和对外交流频繁,法国人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在茌港建立了一个天主教堂。茌港天主教堂后来因成为清末“南昌教案”的发源地而闻名于世,现在它已被列为南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兴旺发达,农业对于水利灌溉、防洪排涝的需求日盛,新中国成立后对抚河进行改道建设,抚河大堤的建成加速了这个古老码头的衰败。昔日热闹的商业古街早就繁华不再,曾资舟楫之利的茌港逐渐没落了,如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淹没在历史的烟云里,让人感慨。历史上的茌港名气很大,但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取个如此拗口的名字呢?据当地上了岁数的老人介绍,茌港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以前这里是一处河港,河港中长满了一种当地人叫做茌草的野草。茌港因茌草而得名,但这种野草为何成为茌草呢,这就需要茌平或茌姓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tc/3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