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浏览到两则旧闻:陕西一王姓男子喜得“千金”,为女儿取名“王者荣耀”;重庆一黄姓女大学生,入学三天全校闻名,她竟然叫“黄埔军校”。
王姓男子的行为还好理解,可能他真心酷爱那款游戏。至于黄姓女学生的名字是何来由,赵老师打破脑袋想不通。
反过来思忖,似乎也没啥可怪,名字么,不就是人的代号?倘若人人都叫梅呀、燕呀、强呀、军呀,这代号不就容易重复、混淆了吗?做爹妈的把孩子名字起得怪异点,无非希望自家孩子卓尔不群、与众不同,可谓用心良苦。
起名字这事儿吧,讲究的忒讲究,不讲究的忒不讲究。赵老师喜欢读历史,历史人物就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名字。比方说,战国有个大将叫赵葱,东汉有个诸侯王叫刘蒜,把这两人搁一块儿,算哪根葱哪根蒜?西周时,周武王的小弟弟叫姬旦,周厉王的小儿子叫姬友,“鸡蛋”,“基友”,怎么喊怎么别扭。前两年,有部很火的电视剧《芈月传》,秦宣太后芈月最喜欢的男宠叫什么,叫魏丑夫,魏丑夫明明是大帅锅好不。
今天,赵老师讲的故事与名字有关。名字起得好,竟能中状元,你信也不信?
△安徽休宁县状元博物馆。(明灯照摄)
1、丁显:明洪武十八年(年)状元
洪武十八年(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此前,明太祖朱元璋把科举给废了,十多年没组织“高考”,所以,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主试大臣非常谨慎,在一大堆考生里反复挑选,最后确定花纶为第一名。
唱名前一天晚上,朱元璋做了个梦,梦见一枚巨大的钉子钉在宫墙上。第二天,朱元璋说,今年的状元应该姓丁,不姓花。
主试大臣吓坏了,赶紧翻查考卷,还真有个姓丁的考生,叫丁显。
朱元璋又发话了,姓丁名显,显而易见,状元合该他当。
就这么着,丁显成了状元。
丁显,福建建阳人,那年他考得挺糟糕,卷子没写完,病句还不少。但架不住名字起得好,应了老朱的梦兆,轻松夺魁。
△进士皇榜。(放大的复制品)
2、邢宽:明永乐二十二年(年)状元
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合法接班人朱允炆手里抢的。朱棣上台后,为巩固皇权,铲除异己,大开杀戒,手段极其残暴。坏事干多了,心里自然有鬼,朱棣特别忌讳“暴”字,满嘴“克己宽仁”。
永乐二十二年(年)殿试,考生孙曰恭文章精妙,被拟定为第一名。名单送上去,朱棣大摇其头,连说不合适。为嘛不合适呢?因为古人写字是从上往下竖着写的,孙曰恭三个字竖起来像极了“孙暴”,这不是触皇帝的霉头么。
说来也巧,名单上第七名叫邢宽,朱棣一见,喜上眉梢,邢宽,“刑政宽和”,这个比“孙暴”好太多!于是,朱棣特意将邢宽之名书于榜首,将孙曰恭降为第三。
邢宽,安徽无为县人,仅仅因为名字的缘故,稀里糊涂当了状元。
孙曰恭,江西丰城县人,哭晕在厕所。
3、秦鸣雷:明嘉靖二十三年(年)状元
明世宗朱厚熜是大明朝第11位皇帝,按辈份属第9代,得管朱元璋叫太太太太太太爷。隔了这么多代,老朱家的遗传基因依然强大,朱厚熜与朱元璋一样爱做梦。
明嘉靖二十三年(年)科举,发榜前朱厚熜做了个梦,梦见西北方向旌旗猎猎,天雷滚滚。
第二天,榜单一呈上来,朱厚熜却怒了,原来,考官预定的第一名叫吴情。吴情,无情。无情的人怎么能当状元?
考官们赶紧请示咋办,朱厚熜把自己的梦给透露了。
可怜一帮考官,为了印证皇帝的梦境,拼命地刷试卷,一直刷到第名,才找到一个叫秦鸣雷的考生。秦是陕西的简称,位在西北,鸣雷应和了“天雷滚滚”。虽说秦鸣雷的名次差了些,可找不着更合适的,报上去试试吧。
没成想世宗皇帝特满意,就是他了。“差生”秦鸣雷莫名其妙当了状元。
秦鸣雷,浙江临海县人,学问不好运气好,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古代科举殿试场景。(模型)
4、胡长龄:清乾隆五十四年(年)状元
乾隆五十四年(年)原本没有正科考试,那年清高宗79岁,也就是说,来年要为他庆贺80寿诞。依惯例,皇帝大寿,朝廷会加试一场恩科,这样就把乾隆五十五年的正科考试提前了。
到了殿试环节,主考官将前十名的卷子呈给清高宗御览,乾隆一件一件往下翻,翻到胡长龄的卷子时,开玩笑说:“胡人乃长龄耶?”
乾隆可不是乱开玩笑的,你想啊,他79岁了,最盼望什么,当然盼望长寿。而且,满族是北方民族,过去被视为胡人。胡长龄的名字大大的吉祥,乾隆能不高兴吗?
高兴之余,清高宗钦点胡长龄为状元。
胡长龄,江苏南通人,他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和珅。胡长龄一身傲骨,从不借门生关系去巴结和珅。和珅垮台后,胡长龄官至礼部尚书。
顺说一句,与胡长龄同年考取进士的还有刘墉(刘罗锅)的儿子刘镮之、纪晓岚的女婿卢荫文。看来,和珅与刘墉、纪晓岚交情不错呀。
△进士考卷实物,漂亮的蝇头小楷。
5、王寿彭:清光绪二十九年(年)状元
王寿彭,字次篯(jiǎn),山东潍县人。他的名和字都挺有意思。
传说古代最长寿的人叫彭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活了岁,世人尊之为彭祖。王寿彭的名和字都寓意着要寿比彭祖。
光绪二十九年(年),王寿彭参加殿试,主考官是孙家鼐。
孙家鼐可是清代了不起的人物,他咸丰九年(年)中状元,与翁同龢一起做过光绪皇帝的老师,出任过工、礼、户、吏、刑五部尚书,一直做到武英殿大学士(宰相)。
孙家鼐目光如炬,早就盯上王寿彭了。准确说,是盯上他的名字了。
光绪二十九年(年)慈禧太后69岁,她打算在颐和园办“万寿节”。孙家鼐寻思着要拿王寿彭的名字当一份“贺礼”。
结果嘛,不需赵老师多说,王寿彭高中状元,慈禧满心欢喜,孙家鼐备受嘉奖。
王寿彭中状元8年后,大清朝完蛋了。进入民国,仗着状元头衔加持,王寿彭混得倒也不差,先后做过总统府秘书、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创办了山东大学。
王寿彭的书法名重当时,许多人求而不得。在他做山东大学校长时,为激励学生读书,曾许诺只要连续两学期考第一,就可得到他的书法作品。事实上,整个山东大学只有一名学生获此殊荣,得到王校长亲笔书写的对联。这名学生叫季羡林。
△南京夫子庙曾是明清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资料图片)
6、刘春霖:清光绪三十年(年)状元
刘春霖,河北沧州肃宁县人。他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被戏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
刘春霖中状元颇具闹剧色彩。光绪三十年(年)恰逢慈禧70大寿,加试恩科。殿试完毕,八位阅卷大臣一致排定朱汝珍为第一名,刘春霖为第二名。名单递到慈禧太后手里,慈禧皱起了眉头。首先,朱汝珍的姓氏她很敏感,“朱”乃前朝的国姓。其次,朱汝珍的“珍”字她不喜欢,“珍”使她联想起珍妃。第三,朱汝珍是广东清远县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这些让慈禧心惊肉跳的人物全是广东人。再看第二名刘春霖,刘春霖的籍贯好,“直隶(河北)肃宁”,当时天下大乱,正需“肃宁”一下;名字更好,那年春天又值大旱,谁都渴望来点“春霖”。就此,慈禧把前两名调了个个儿,刘春霖为状元,朱汝珍为榜眼。
刘春霖年病逝,葬于河北保定。
△乾隆年间的进士唱名册。
好,今天的故事讲完了,赵老师再做个综评。
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科举制度貌似神圣,实质充满荒诞。以名字定状元,无异于黑色幽默。封建帝王的迷信、霸道、装神弄鬼、故作玄虚由此可见一斑。名字与状元本无多大关系,只是种种偶然因素,将它们纠合到了一起,切莫将这种偶然视为必然。
还是那句话,名字仅仅是个代号。一个人的前途要靠自己努力,幸福要靠自己创造,不是起个好名字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多少痴心父母,为给孩子起个标新立异的名字而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这样的行为实在不可取。
本期文字、编辑/赵老师
上期链接:挑灯夜谭│秦桧是状元?呵呵,野史看多了吧!
新华日报出版部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tc/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