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长三角地区迎来一位新成员-江西上饶》一文在江西引起强烈反响,起因有两个,一是年底即将通车的昌景黄高铁,一是今年5月份上饶作为特邀城市参加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
上饶作为赣东北的门户,是江西进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多年以来,上饶的发展一直严重依赖于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辐射,此次作为特邀城市参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6月份,上饶市即和上饶市还与上海市松江区、徐汇区陆续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的一页。而随着《“十四五”时期上饶市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上饶对接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规划》等规划陆续出台,提出了对接融入长三角空间格局一体化、交通运输一体化、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协同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的融入路径和行动计划。
在顶层规划落地的背景下,上饶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一个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的成立,推动了上饶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聚焦、再发力,而一次次的上饶领导干部“走出去”,切身感受长三角地区敢为人先的发展理念,推动从思想观念率先接轨长三角:选派20名干部赴上海市经信系统和松江区跟班学习;各级党政领导纷纷深入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考察学习……
另一个便是昌景黄高铁的静态验收,预计年底全线通车,虽然这条高铁并没有上饶的名字,但却经过了上饶的两个县:鄱阳和余干,上饶市正通过此条高铁和长三角城市快速连接,抓紧建设上饶动车存车场以及积极谋划建设杭衢上深、武九上温等高速铁路,可以说,未来上饶长三角城市联系越加紧密。
而另一方面,在江西的南部,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赣州,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先行一步,赣深高铁的开通,让赣州和深圳两小时通达,现在的赣州,俨然已成为了深圳的后花园。在赣州到处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元素,且不说定南自称“深圳北5环”,也不说信丰的“花园湾”改成了“深圳湾”,光是粤港澳的工厂企业迁入赣州的已经数不胜数了。5月份,深圳科技园直接在赣州开了个分园,南康的深赣港产城合作区也正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设在赣州市南康区,以现有赣州国际陆港为核心部分,北至章江河,南至清田,西至大广高速,东至与蓉江新区接壤处,规划面积约20.09平方公里。合作区以现代家居和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打造中部地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跨境电商货物集拼中心,力争成为国家级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赣粤两省产业合作共建的标志性工程和先行示范平台。
赣州凭借着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政策优势,税收优势,已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医院、医院的管理团队及专家进入赣州,也让网友戏称:赣州应该叫广东省赣州市了。由此可见,赣州和粤港澳大湾区联系之紧密。
回过头来讲,江西之所以形成如此的发展态势,固然和江西的区位有关,紧邻国内最发达的两个经济圈,但主要还是因为省内没有中心城市、龙头城市带动。省会不强,让整个江西在国内没有了存在感,要说存在感的话,那么“阿卡林省”的戏称怕是个代表。
江西省内在近几年内也多次提及要实行强省会战略,南昌更是规划了南昌大都市圈:以省会南昌为中心,以周边城市为节点,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区域性城市群。
在南昌大都市圈的规划中,除了南昌市本身,还包括九江市和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区,宜春市的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靖安县、奉新县,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含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这个区域的人口达到了万人,占江西全省的1/3强,国土面积也达到了4.5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的1/4强,其GDP在年便破了万亿元。如果能打破行政壁垒,去除区划藩篱,这个区域未尝不能成长为江西发展的龙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tc/3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