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31日,宜春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长篇通讯《全面深化医改的“丰城实践”》。本文作者熊学义、贾芳、吴天寿授权丰城君全文推送。
医疗收入同比下降6.1%,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同比下降7.1%,门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7.4%,住院人均费用同比下降8.1%……医院今年1至6月份的主要数据变化,反映出深化医改后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近年来,丰城市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医院逐利机制未破解,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切实解决医改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丰城市委、市政府在省医改办和宜春市医改办指导下,蹚入改革“深水区”,以问题为导向,经过多方调研,并结合本地实际,于去年底出台了《丰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陆续研究制定配套方案。
丰城全面深化医改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见,具体作法如何,效果怎样?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探索新模式,一切围绕健康转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意义十分重大。
丰城在深化医改中把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重点做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药服务等工作,将防病治病的关口前移,从源头做好预防,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丰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83.1%,高血压和二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为75.6%;家庭医生普通人群签约率达36.1%,重点人群达68.3%;基层卫生院全部建立了中医药服务区,成立了治未病科,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到30.2%。
从未病先防,小病诊治,再到大病手术及康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要有更加科学的机制作保障和更加专业的医生作指导。
医院院长助理李文波介绍,该院已派出7名技术骨干到下级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为各卫生院量身打造规范的基层诊疗体系,并对种不轻易上转的疾病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尽量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对医院治疗的,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诊疗,切实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拖船镇排头村85岁村民汪如意患有冠心病和慢性心衰疾病,医院心内科就诊。深化医改后,医院专家给她拿出治疗方案后,将她下转至拖船卫生院住院。这样既节约了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又因为有医院专家随诊,确保了康复质量不降。
在这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丰城市采取高位推动的办法,成立了以市委书记胡江萍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以市长江伟斌任主任的医院管理委员会。医改领导小组代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和推动医改工作,同时将各部门办医权力收归市医管会,统一研究、统一决策。
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该市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总原则,量化考核指标,医、护、技根据政策进行二次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发工作热情。并将医院医生下派帮扶以双倍的报酬纳入绩效考核,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从事健康服务。同时打破编制限制,县乡医院职工基本工资按核定岗位数纳入财政预算。
对于以往粗放式管理、主要靠给当地老百姓看病谋生的乡村医生,也在医改中作为健康事业“网底”予以全面夯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重新核定,一方面要求其履行基本诊疗、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各项职责,另一方面给予必要财政保障:购买养老保险,设立医疗风险基金,每村每年元经费,偏远地区乡医享受元月补。
丰城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承担政府办医责任,解决了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人民群众健康“保卫战”。
打造“医共体”,让医院更公益
“通过医改,我们与10个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的互动性有了明显加强,而医保预付制度还倒逼我们加强内部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医改,门诊和住院人数增加,患者费用明显下降。”医院,该院党总支副书记胡泓说。
胡泓介绍,与年同期比,在住院费用上,年的人均住院费少了多元,应该说医改已初见成效。
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围绕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理念,丰城市以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和推进医保总额预付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医改纵向深入。
今年1月,按全市人口数约7:3的比例,医院与妇幼保健院、22个乡镇卫生院结成医院医共体,医院与10个乡镇卫生院结成丰城医院医共体。此举建立了医院与乡镇街道卫生院的紧密关系,通过医共体云平台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视频教学、专家下沉、远程会诊。
此外,丰城还建立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的分流,让急、重、难患者进入医院,将轻、慢、易患者留在基层。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医院优质资源下沉,还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丰城医院下转到桥东镇卫生院的患者有7人,派出专家在该院开展手术17台,医疗费用比在医院减少三分之二左右,医疗效果却相差无几。桥东镇卫生院院长余华章说:“医院的合作、指导,我们在基层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更有底气。”
旧有的“以药养医”机制下,易诱发“大处方”、使用“高价药”等倾向,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才能解决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让医院从“以药养医”转向“以技补医”,真正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为此,丰城市自年1月起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改革。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提取风险金、结余资金后作为总预算,再提取5%调节奖惩基金,每季度按人头总额预付给两大医共体。
全市所有医保费用支出由医院和医院2医院负责结算,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6:3:1分配,用于全民健康事业、医院自身发展及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医院节约医保基金。
建立“云平台”,改革成果惠及民众
在丰城市卫计委全民健康信息中心,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看到“医共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培训带教、医疗卫生服务等数据,尤其是医疗费用、药占比、耗材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变化,都是实时收集、实时分析,可以精确到个人的医疗诊治情况以及每个品种的药物器械使用情况,全市医疗行为和健康数据尽在掌握。这是该市顺利推进医改工作的又一有效举措。
为深入推进医改工作,丰城市在建立两大医共体和推进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同时,建立了市、乡、村三级高集成度的医共体“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丰城市全民健康信息中心。通过系统优化整合,实现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医生培训、教学查房、健康档案、政府监管等功能。
据云平台监测显示:年1至6月份,医院呈现“五升五降”的良好运行态势。
“五升”:三家县级医院门诊人次,年,同比增长19.6%;出院人次,年,同比增长13.1%;乡镇卫生院向县级医院上转病人人,年人,同比增长46.5%;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下转病人92人,年32人,同比增长.5%;医务人员收入同比增长17.8%。
“五降”:三家县级医院医疗收入增幅6.5%,年同期增幅为12.6%,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为31.6%,年同期为38.7%,同比下降7.1%;门诊次均费用次均费用元,年同期.6元,同比下降17.4%;住院人均费用元,年同期元,同比下降8.1%;经县级医院医院转诊病人人,年同期人,同比下降18.9%。
随着丰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纵向深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健康获得感。
为破解药品价格虚高、减少医生收受药品“回扣”行为,丰城市勇于直面深层次问题,探索成立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合理方式,挤压药品、耗材回扣空间,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丰城市还探索成立医疗影像诊断中心,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有效破解大型影像检查设备更新投入不足、疑难疾病诊断水平有限的医疗难题,全面提升医疗影像诊断水平,从而有效减少患者外流。
通过持续不断的用力,丰城市医改已初显成效——各级医疗机构任务明确、医共体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基本体现,改革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医疗资源调配日趋合理,节约成效显现。
桥东镇上车村下三组村民周金花患有右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在医院约需花费1.2万元,而桥东镇医院专家到基层手术,全部费用合计元,医保报销后,周金花个人仅支付了元。难怪她夸医共体建得好,老百姓得实惠不少。
民心是最好的答卷,医改工作仍然在路上。丰城市卫计委主任、市医改办主任邹四清表示,下一步将在丰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继续研究出台配套文件,增强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推进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改革,更加合理地配置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致丰城广大市民的公开信
致丰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公开信
熊学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tc/3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