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岳家拳的历史沿革为主,岳家狮的形成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民族英雄岳飞遇害后,岳家军分散在各地。特别是在江南数省,民间处处掀起了习练岳家拳的热潮。这一热潮历时千年,经久不衰。
明代名将邓子龙(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今江西丰城新庄镇邓家村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幼年师从明嘉靖著名学者、武师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嘉靖八年已丑科状元),相传罗洪先的先祖曾为岳家军旧部,是岳家拳的正宗传人。邓子龙从罗洪先处继承了岳家拳特别是岳家长枪的真传。
明万历年间,邓子龙率兵大破缅酋万象阵、平定西南边乱后,却被奸佞谗害贬归故里。在丰城老家,周边民众纷纷慕名前来拜师学艺。邓子龙因人施教,将本地“字门拳”与岳家“硬门拳”揉为一体,把岳飞阵法、书法、武学巧妙地移植于民间舞狮中,独创了“岳家狮”。邓子龙在村前立两只重逾千斤的石狮,并将邓家村冠名为“狮子邓家”。自此,岳家狮在新建、安义、崇仁、清江等地广为流传。岳家狮道具和音乐很简单,狮衣为夏布,背脊上分别用乌(黑)、黄、绿、白四种颜色的苎麻作狮毛,用以区分四种狮子的规格派别,排序为乌一、黄二、绿三、白四,不加任何修饰,朴实大度。这四种颜色的脊毛,又分别寓意岳母在岳飞背上所刻的“精忠报国”四字。舞哪种狮子,由舞狮的场合和舞狮队伍的技艺来决定,乌狮排行第一,有打遍天下无敌手之意,不到报国生死关头,无人敢舞,被人称之为“起祸的天王”,不可大意。音乐以响锣、重鼓为主,辅以大钹,曲调简单,抑、扬、顿、挫,大起大落,重鼓助阵,鸣金收兵,颇具军伍特征。“狮子一吼,气壮山河。”岳家狮以《满江红》为基调、灵魂,一招一式,都蕴含了岳派武学的特色。狮舞由岳家水、火流星开场,先表演岳家枪、岳家锤、岳家拳,后依次表演各种刀刃、棍棒、板凳,各尽所长、尽情发挥。狮舞一般由一对狮子组成,每只狮子钻了2个武艺高强的人进去,一个打狮头,一个打狮尾。表演分三个阶段进行。最初狮子发躁、站桩、攀柱,张牙舞爪,神态勇猛;接着是“追四向”,两只雄狮在八仙桌上相互追逐,表演“狮子吊水”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威武奇险;最后是“破狮子”,两只雄狮从桌上跳到地上,激烈打滚厮斗,武艺高强者则来“破狮子”,分开打斗的狮子,使其和好,寓意同舟共济、和谐共处,可谓刚柔并进。高空拜母、狂啸是岳家狮阴阳并存最具特色、最精彩的高难动作。雄狮凳上摩天岭(最高一张八仙桌上加一条椿凳)后,在“悬崖绝壁”上耸立,狮头双足往后悬勾在狮尾腰间,上身向前探出,前腿合一,在高空遥遥拜母,之后钓鱼、饮水、“仰天长啸”一声后,双足一顿,“怒发冲冠”、飞窜而下、发燥、狂舞,似饮“匈奴血”,令人赞叹。狮舞时,往往还穿插民间武术,如徒手打套拳、玩大刀、弄长矛、舞三节棍、耍九节鞭等,或者双人对打、三星(三人混打)、七星(七人混战)、混合战等。喝彩声愈响,舞者战得愈起劲。狮舞责任编辑:陈乐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有剽窃,追究法律责任。法律顾问:廖军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tc/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