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丰城市 >> 丰城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陈姓旅游胜地六筷子巷,唤起了江西填湖

来源:丰城市 时间:2024/6/19
2024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能买到 http://pf.39.net/bdfyy/bdfyw/

黄州筷子巷,始创于清乾隆初年,历史底蕴深邃,文化积淀厚重,与宋代苏东坡、秦桧,太平天国陈玉成等历史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筷子巷素以美食远扬,其美味小吃,鄂东风味、山水特色更是名扬荊楚赣皖。《鄂东俏皮话》中的“黄州萝卜汤,艄公用缸装;东坡肘子肉,和尚都想偷;豆皮包糯米,冇吃闻着喜。”等乡言俚语,指的皆是黄州筷子巷的风味小吃。随着时代的推移转换,传统文化,历史遗存愈来愈成新庞。古城黄州以遗爱湖东坡文化的传承焕彩,更加生机勃发。历史文化,传统景观的恢复,必将成为黄州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景观和新的经济生长点。

黄州城胜利街与赤壁大道之间,有一条筷子巷,横亘其中,巷口牌坊耸立,雕梁画栋,流金溢彩,光艳夺目,入巷内,路不很长,却逶迤整洁,店铺林立,以饮食小吃为主,或宽敝、或精致,终日人流不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十分热闹,是黄州著名的饮食小吃街。

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象山南路与孺子路交界之地,也有一个名气很大的筷子巷。它只有几百米长,三五米宽,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子,但它有两大特点,一是此地名在历史上几百年来没有改变过,二是它是中国“江西填湖广”移民潮的发祥地之一。

筷子巷,一个完全相同的街巷名称,一个在湖北黄州,一个江西南昌,一头挑北,一头在南,它们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某种联系或关系,带着这种疑问和好奇,我们查阅资料,翻看史籍,走访知情人。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江西南昌的筷子巷与湖北黄州的筷子巷确实有一种历史关联,存在着历史继承关系。维系二者之间关系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潮。

自宋至明的“江西填湖广”人口大迁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流动,而江西人迁居湖广,主要是落藉定居于蕲州和黄州,也就是说,黄冈地域是“江西填湖广”的关键之处。

江西民众大规模迁居鄂东,自南宋即有。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兼黄复汉德安制置使时,鉴于蕲黄地广人稀,于绍兴三年(年)大量从江西移民垦荒,遂有江西鄱阳湖一带民众迁入蕲黄定居。自此以后,移民蕲黄的客户接踵而至。乾道八年(年),江南大旱,大批江西流民北渡江,涌入蕲黄,朝廷为了妥善安抚流民,遣大理寺主簿薛季宣在黄冈、麻城设官庄22处,按户给屋,按人给田,并发耕牛、农具、种子,使移民垦殖,从而在鄂东首次出现“江西填湖广”移民潮。

元末明初,是“江西填湖广”的高潮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元朝末年,蕲黄之地是天完国的根本之地,元军与天完军在此反复血战,民众死亡逃散殆尽,蕲黄地域人口空虚,田地荒芜,但元至正二十一年(年),朱元璋的军队攻占蕲黄后,蕲黄战事完全消歇,而此后三年,朱元璋的军队与大汉国陈友谅的军队在江西争雄,江西鄱阳湖一带成为双方决战战场,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迫使深受其祸无法生存的江西民众逃离家园,外迁至一江之隔、地广人稀、了无战事、相对安宁的蕲黄之地。其二,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鉴于江西残破太甚,湖广已相对恢复元气,且距离相近,就因循元末江西民众外迁路线,制定移民政策,鼓励江西民众大规模迁居湖广,特别是到蕲黄一带定居垦荒,甚至由官府组织江西民众迁居蕲黄,从而使洪武年间,江西民众迁居落藉湖广形成高潮。

明朝末年,由于张献忠、李自成、革左五营长期在湖广江西活动,战乱残酷和水旱蝗震等自然灾害原因,又有大批江西民众北逃到蕲黄定居,这些人中有部分人是只在蕲黄暂居就随大流再迁至四川了。魏源《古微堂外集》卷六《湖广水利记》载:“当明之季世,张贼屠蜀民殆,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当时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

江西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地,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其始发地主要有饶州瓦屑坝和南昌筷子巷。久而久之,移民后裔遗失了许多江西故土记忆,唯有瓦屑坝、筷子巷作为移民集中迁移之地,深深扎根移民后裔心中,书写在家谱族志中,所以,瓦屑坝、筷子巷作为移民的标志性名称,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永恒的族群记忆。

成千上万户江西移民扶老携幼,远途跋涉,迁入两湖,自主择居,受相对地理位置和迁移距离的影响,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乘船溯江而上,先选择鄂东定居,故蕲黄地域江西移民最多。

蕲黄各地皆有大量江西迁居落籍民众,所谓“居楚之家,多豫章籍”。虽然具体迁入人数已无法确知,但迁居人口之多,声势之大、影响之广却是闻名古今,不容置疑。查阅各地家谱,家族自江西迁居落藉蕲黄者比比皆是。

按照明初的户籍管理规定,户籍以入籍早晚分为土户、客户两大类,元朝以前的土著户为土户,明初以后新入籍的为客户,但经过“江西填湖广”后,江西迁至蕲黄的客户往往在人口数量上超过土户,成为蕲黄人口的主要成分,经历数百年后,这些江西填湖广的江西老表也成了蕲黄土著。

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黄州城内出现了这条“筷子巷”,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它以其名称符号,模糊地铭记着黄州的“江西填湖广”,承载着往逝的流风岁月。筷子巷,一头在黄州,一头在南昌,“江西填湖广”成为两地的纽带,唤起遥远的乡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ls/3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