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年),迄今已有多年,为干将、莫邪宝剑藏地,故名“剑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洪州窑的故乡。这里俊采星驰,名人荟萃,如东汉隐士徐孺子,晋代文学家雷焕,唐代江西首位状元王季友,宋代大臣刘德秀,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揭傒斯,明代抗倭名将邓子龙,礼部尚书杨廉,文阁大学士朱善等。
11月24日,精英班学员在省书协培训中心副主任李金阳老师、硕士生导师贺炜炜、张英俊、周亭的率领下前往丰城采风。李金阳老师在公益大讲堂上介绍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毛国典先生对丰城书坛的发展很重视,这次来丰城实地采风和公益大讲堂就是他精心安排的。虽然丰城历来崇文尚武,于近年来却日渐式微,群众书法基础不容乐观,都在写聪明字。这种发展现状令毛国典主席深感忧虑,他在思考丰城书法的前景出路,在筹谋未来,希望丰城书法事业的发展紧随省书协的发展战略,在繁荣江西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掉队。
贺炜炜老师不顾旅途的疲惫,为丰城市老年诗书画协会的会员们作了“书法临摹与创作”的主题讲座。课堂上贺老师引经据典,告诉他们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离开了临帖则书法学习容易误入歧途。文化要发展,但更讲传承,书法在各门类艺术中与传统的联系更加紧密,离开了对传统的正确继承,书法几乎不能前行。贺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临帖要定时、定量,量不可过大,要视时间多少而定。要先读帖,后临写,然后写反思:今天收获是什么?记住了什么?如此往复,则抄帖的毛病可以纠正,而且还可以养成勤思考,写书后感的习惯。这样可以为以后的进步提供参照,便于更好的拾漏补缺,及时修正前进的方向。建议他们学书法一定要回归传统、回归经典。并对每种书体都列出了一份详细的书单供他们选择学习。精彩的授课博得书法爱好者们的阵阵掌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纷纷表示这样的课要多听,这样的活动要多举办。
课程结束,贺老师又与张英俊老师一同点评听课者带来的习作。两位老师就每个人的取法、笔法及章法做出精准点评,并提出了可性的操作方法和修改思路,点评气氛热烈而紧张,以至到中午12点多书法爱好者们还不肯离去,并缠着两位老师询问自己在学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及报名省书协培训中心的学习事宜。在市卫计委办公二楼培训中心的这次公益大讲堂和实地教学作品点评,向当地书法爱好者授业解惑,为大家理清了学书思路,指明了学书方向。
这是省书协对丰城书法事业发展的关爱,是丰城书法爱好者的福音,更是丰城文化繁荣的助推。因为书法,我们亲近传统文化,对笔、墨、纸、砚、木匾、石刻,自然拥有独特情怀。
为睹唐人仿多足辟雍砚老师带领精英班学员考察市博物馆,考察张巷镇时据当地学员介绍,该镇有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古村——白马寨,该村有89栋古建筑,一百多块石匾、木匾,我们来不及休息,又驱车前往。到了古村看到老屋和牌匾,大家兴奋异常,老师们带领大家观品文物时,对牌匾的文辞、取法出处一一解析点评。大家漫步于古村石板小道,惊叹古人的造门之术:一字门、八字门、拱劵门、贴壁垂花门、牌楼式门、复合式门,大多以雕刻见长,搭配和谐,图案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那斑驳的门楼风化石足以佐证白马寨文风鼎盛的历史,曾经的辉煌已湮没在历史的记忆里,剩下的残砖断石,是留给后辈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两天半的采风学习时间太短,我们还来不及去细细品味丰城的人文内涵,这次学习就告一段落。我们只有期待着下次故地重游,重温丰城人的热情,祝愿丰城的书法同仁能以此为契机,秉承“一家一帖,经典精临”的指导思想,为繁荣丰城的书法事业做贡献!
实现中医药伟大复兴的“丰城实践”
中医药事业在丰城有着深厚传统,为人类繁衍和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丰城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倾斜、经费投入、网络建设、技术提升上持续发力,使中医药事业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的中坚力量。点击以上链接,观看震慑原创视频。
推荐阅读↓↓↓
丰城人连任宜商总会会长
丰城一乡镇书记晋升副县级
批复了,罗山将获4亿多投资
丰城学校期末考试和寒假安排
厉害了,丰城新成立一家学院
丰城任命一批市直单位“一把手”
丰城方言:有病乱投医,笑死了
实现中医药伟大复兴的“丰城实践”
必须斩断伸向丰城“天鹅湖”的黑手
从技术员做起,李良彬成新余首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ls/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