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稻作文化鄱阳湖广阔的平原酝酿了赣方言区的稻作文化。由于鄱阳湖平原盛产大米等,渔业较发达,江西也被称为“鱼米之乡”,反映在方言上与此有关的词汇颇为丰富。鄱阳湖的淡水鱼丰富,赣方言中关于鱼的叫法大多形象生动有趣。
例如由于鳙鱼的头大,便叫蚌头鱼;白鱼的嘴上翘便叫翘嘴白;作为鄱阳湖的特产,针宫鱼顾名思义是因为此鱼的最大特点是头部长有一根细长似针的嘴;而鮸鱼叫作屎肚鮸,因为此鱼肚子大,排泄物多;土鳖则被称为地脚鱼,因为鳖水陆两栖、爬行快。赣方言区关于渔业的词汇也颇具特色。
如“开湖”指的是将湖中的水放干,拆除草棚、鱼网等,停止放湖,此时方允许他人进入湖中捉鱼,待渔民停止捕鱼活动后,其他人可带着小型擂鱼工具进入湖中捕捉剩余的鱼,这叫“杀治”;又如“放卡子”,这是一种捕鱼的方法,用麦子、谷子等为饵料,巧妙地安装在卡子上,于晚上放进水里,天亮前收上来,类似的还有放虾笼、放鳝笼。赣方言中与米、面粉有关词汇比比皆是。
例如馄饨叫“清汤”,通行于整个赣方言区。吴城有北瓜羹,做法是将南瓜切片经油炒后加水煮沸,再放入事先调好的面粉糊,并加上油、盐、味精、作料等煮成的面食;星子县有菜耙、南瓜耙,前者的做法是把磨好的米粉和焯熟的荠菜和在一起,做成耙状蒸熟,这种食物一般在农历三月三做,放在灶台上,一说是用来供奉灶王爷,一说是希望蚂蚁不要上灶台。
后者的做法是把南瓜切片煮熟,捣成糊状,和上磨好的米粉,做成圆圆的耙蒸熟,另外,此种食物须得在七月十五即鬼节那日做,作为用来祭拜祖宗的贡品;丰城的冻米糖较出名,相传已有多年的生产历史,每年中秋一过,农村家家户户把糯米饭凉干,炒成爆花米,用米糖拌粘,切成块块,留待春节待客解茶。
在普通话日益普及的形势下,赣方言和其他方言一样,正逐渐被“官话化”,失去自身的特色。与此同时,在现今城市化、商业化等浪潮的影响下,赣方言区的民俗文化亦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民俗文化一样,正面临消失甚至破坏等诸多尴尬。编者认为,不论是方言,还是民俗文化,都亟待保护。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jj/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