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斌根
江西丰城洛市人
江西建工集团总工程师
江南多水,水是养育万物的精灵。在南方,凡有人烟的地方都会种植水稻。水稻喜阳光,长于湿润肥沃的土壤里,从秧苗到谷粒的成长期,短则三、四个月,长则近一年。南方的水稻种植一年分二季,从清明前的播种到入伏时的收获为早稻,收获早稻时,同时插秧二季水稻,金秋十月时收获为晚稻。早、晚稻交叉时间在七月中旬,俗名"双抢",历时半月,那是一段让农人愉悦的时刻,也是一年中最让人苦累的劳作日子。已习惯于城市生活的我,听着窗外炎炎夏日下蝉的鸣叫,便会忆起年少时参与"双抢"时的情景,一幅凝固在脑海中的乡村风景水墨画。那时的故乡,南北向座落,三面环山,山不高却绿树成荫,村前有一池塘,满塘荷色,翠颜欲滴,池塘旁伴随小溪,溪水潺潺,自东向西流淌,小溪南侧是一片平整的稻田,金黄色的稻子随风摇曳,让家乡人萌生出想要收割的冲动。乡村的妇女,天色微亮便起床生火做饭。寻常百姓家,早餐一般红薯粥,粥里米粒少许、多为红薯,却也能填饱饥肠辘辘的村民。中、晚餐吃的都是自家田园里种的疏菜,黄瓜、南瓜、苦瓜,豆角、茄子、空心菜,每一种菜都用辣椒炒,辣椒是主菜;做法简单,把山茶油浇入柴火灶?里,烧热后放入以上菜品,炒熟后加入适当的盐即可,菜里若能加点味精和酱油,那就算是上品了;那年代,能在菜品上做些花样或是吃上鸡蛋和几片肉的,肯定是富裕人家,而我是没那口福了。主食是一碗碗大米饭,那一粒粒晶莹清香的米饭,比现今一桌丰盛的鸡鸭鱼肉都更诱惑人。妇女们除了做饭洗衣喂猪外,同样要做苦力活,晨时挑谷子去晒、傍晚用风车扇去扁平的米糠,再一担担挑回家。凡是手脚能动的,都要辛勤劳动,好吃懒做会遭人唾弃,淳朴的民风让人活得更有精神。收割时节,男人是主要劳力,更显劳累。晨曦微露,荷锄打田埂而过,赤脚穿行于水稻田中,赶着牛犁田、耙田,那是一种技术活,世代相传,用这技术固守着家乡的泥土。割稻子是最为苦累的活,一把薄如弯月的镰刀在田间歌唱,弯腰、站立,整个上午或下午都在重复着这枯躁无味的动作;头顶烈日炎炎,脚下的泥田泛起热浪,赤膊的上身被晒成粗糙黝黑,连蚊子都不愿叮咬。从阳光微露到星星挂满天穹,一直在田间劳作,只有吃饭时得于休息片刻;山间的清泉和田园里的瓜果,则是收割时最好的奖赏了。这已然成为过往了。今天的故里,年轻力壮的人都去城市求学或是打工赚钱去了,留下的大都是老弱者和留守儿童,只有蓬年过节时才会显现人气。虽然家乡人的生活条件比以往提高了许多,小洋房也四处可见,但农田却渐渐地荒芜了。二季水稻变成一季,没有了"双抢"一说,多数田地都转让给外乡人承包,农田里那野草岌岌的绿色,让人生出一种失落感。中国需要改革开放,但改革把农田改成今日之状,对于我们这个每年需大量进口粮食的大国而言,是否也是政府部门的一种失职行为? 又是一年稻香时,袅袅炊烟在村庄上空飘逸,偶有鸡鸣狗吠,却也稀疏得很;农人已不似当年那样匆忙,即使去收割稻子,也带份悠然,落日下的村庄更显宁静平和,反倒让人留恋起贫困年代时那份辛勤劳作时的热闹来。■乡愁是回不去的曾经,离不开的故园;乡愁是对美好往昔的追念,更是对光明未来的期盼。作为拥有多年建县历史的丰城,地域广大,村镇众多,人文荟萃,民俗多样,有太多的“乡愁”等待我们挖掘、整理和呈现,欢迎赐稿。
《乡愁里的丰城》系列回顾↓↓↓
小港的雨
丰城故县的端午
来碗温暖的冬至面
石江秘境:廖林听秋
从蜜蜂街,到丰城县城
陆家巷,一个城市的坐标
秀才埠,小巷深处有故事
莫以云岭远,石江多胜游
丰城唐晓瑶:父亲的乡愁
蜜蜂街:三府三县共一墟
没游玉华山,不算荷湖客!
丰城,一座被水浸淫的城市
隍城镇的奇特民俗:还头儿
湖塘人的友善,遍地凉亭为证
丰城河西,又是一年“社火”时
石江云姑岭,一段凄美的爱情
张巷镇白马寨:时光里的幻象
丰城记忆:一人动口,百人吞痰
丰城只有一个荷湖,因为玉华山
石江乡钳石村:深闺处子待君来
他来自丰城,是影响全国的“学霸”
国家地理中文网:丰城董家图像志
关于外公,关于小港,戳中我泪点
曲江仙姑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石江熏肉味正香,最爱地道丰城年
你在河西看社火,我在河东赶庙会
毛泽东为丰城人题写的春联你造吗
秀市镇田心村:有一种味道叫“紫玉”
丰城人家的老物件,满满的都是回忆
石江乡钳石村传说:鳌头石上出国王
张巷不仅有白马寨,且看妙笔写瓘山
清明快到了,秀才埠的笋包子要飘香了
更多精彩扫码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jj/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