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丰城市 >> 丰城市环境 >> 正文 >> 正文

别名辞海之元旦的别名

来源:丰城市 时间:2017-10-17

编著:田家双

元旦,一年之第一天。元,谓首、开始;旦,谓日、天;元旦,即首日。宋吴自牧《梦粱录》:“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此含义已经沿用多年。南朝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明吴兆《元旦书事》:“闽中风景丽,元旦百花开。”明唐时升《庚申元旦》:“漫说东郊物候新,江城冬半已阳春。”当然,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月首为元旦,汉武帝时为农历一月一日。年中华民国为公历1月1日,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请注意,中国古代只有农历而无阳历,元旦则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别名

端日

正月初一日。端为正月,谓一年开始之日。《岁华纪丽?元日》:“八节之端。”明胡震亨注:“又云端日,谓履端者也。”履端,指正月初一。唐温庭筠《元日》:“绪风调玉吹,端日应铜浑。”

鸡日

正月初一。三国董勋《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宋吕本中《宜章元日》:“避地逢鸡日,伤时感雁辰。”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汉韩婴《韩诗外传》:“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文、武、勇、仁、信,五种德行荟萃于一身。即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中国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开元

新年。意为开始新的纪元。《汉书?李寻传》:“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宋辛弃疾《声声慢》:“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其次,泛指开端、开头。汉班固《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莫不开元于太昊皇初之首。”南朝传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追甄墟墓,信陵尚或不泯,况瓜瓞所兴,开元自本者乎?”南朝沈约《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另,唐玄宗的年号,共计29年。

开正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开正,乃岁首之日。唐丁仙芝《京中守岁》:“开正献岁酒,千里间庭闱。”宋陆游《初春》:“开正父老频占候,已决今年百稼登。”宋朱熹《答蔡季通书》:“熹自开正即病,至今未平。”宋王柏《元正》:“开正又展一年期,霞脸醺醺酒半卮。独坐晴窗无一事,呼童和墨写梅诗。”

履端

正月初一。履,步也,喻起点;端,开始。谓一年之始。《幼学琼林岁时》:“履端是初一元旦。”起初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余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晋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北周庾信《宫调曲》:“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哀江南赋》:“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唐虞世南《奉和献岁宴宫臣》:“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宋刘季裴《寿巩守》:“正月从来号履端,那堪生日遇天官。”宋胡寅《癸丑元日文定时留丰城青湘唁家》:“千龄这运方更始,一统王春正履端。”

三始

正月初一。以其为年、月、日之始。故云。《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惧。”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犹朝也。”唐李义府《在巂州遥叙封禅》:“三始贻遐贶,万岁受重厘。”明居节《壬午元旦》:“钟鼓高城送腊徂,云霞曙色上桃符。日随岁月开三始,春与莺花到五湖。”清顾炎武《元日》:“留此三始朝,归我中华君。”

三元

正月初一。元为开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之始,故称三元。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南朝王俭《谅闇亲奉丞尝议》:“公卿大夫则负扆亲临,三元告始,则朝会万国。”唐潘孟阳《元旦和布泽》:“流辉沾万物,布泽在三元。”

三朝

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汉班固《东京赋》:“春王三朝,会同汉京。”颜师古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李善注:“三朝,岁首朔日也。”《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宋杨万里《诚斋荆溪集序》:“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

三朔

正月初一。《初学记》卷四引《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上日,亦云正朝,亦云三元,亦云三朔。”宋晏殊《元日词》:“铜龙楼下早春归,三朔元辰在此时。”明张居正《贺元旦表》:“兹维端月,三朔肇临。”明徐伯虬《甲午元日》:“红入圃梅芬,花颂回三朔。”

上日

正月初一。《初学记》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史记?五帝本纪》:“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也指朔日,即农历初一。孔传:“上日朔日也。”清金农《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仙尉逢梅福同为上日吟。”一说指阴历每月上旬之吉日。唐李乂《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上日登楼赏,中天御辇飞。”宋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眷东风之协应,嘉上日之同欢。”清曹寅《和竹磵侄上巳韵》:“上日宜称巳,春来三月三。”

朔旦

正月初一。《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史记?孝武本纪》:“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后汉书?顺帝纪》:“三朝之会,朔旦立春,嘉与海内洗心自新。”宋洪迈《夷坚丁志?华阴小厅子》:“有一事将语使君,吾只役于邑中,来日朔旦,不可脱身,故乘休假驰至此。”宋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说》:“夏正月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者,各用其月为岁首也。建寅则称正月朔旦。”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其日,乃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朔旦。异人大喜曰:‘吾闻应运之王,必有异征,是儿骨相非凡,又且生于正月,异日必为政于天下。’”

岁朝

正月初一。《后汉书?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李贤注:“岁朝,岁旦。”宋刘克庄《丁卯元日十首》:“五畴初行禋类礼,万金难买岁朝晴。老臣纵有甘棠颂,未必朝廷记姓名。”宋宋祁《和枢密晏太尉元日雪》:“寒云万里送残宵,面旋祥霙集岁朝。”宋洪咨夔《己丑新年》:“几度椒花颂岁朝,今年心事最萧条。”明冯梦龙《喻世明言》:“晴云道:‘今日是岁朝,人人要闲耍的,那个出来卖卦?’”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洞庭丐者》:“破蒲团上三更梦,那管明朝是岁朝。”

岁旦

正月初一。《东观汉记?吴良传》:“岁旦,与掾吏入贺。”《宋书?礼志一》:“旧时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门,以禳恶气。”《新唐书?吕元膺传》:“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宋四锡《元日》:“去今日洺川逢岁旦,延留宾客乐昌期。”《三国演义》第五五回:“今岁旦在迩,使备悒怏不已。”

岁首

一年开始的时候。即元旦。亦指第一个月。《逸周书?周月》:“周正岁首,数起于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史记?孝武本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晋书?律历志下》:“暨于秦汉,乃复以孟冬为岁首。”唐李颀《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明朝东路把君手,腊日辞君期岁首。”宋释云《偈颂二十九首》:“昨夜送穷年,今朝贺岁首。”宋程大昌《考古编?正朔五》:“汉祖入关也以十月,又会五星聚见东井,遂仍秦故十月为岁首。”指一年的第一天。《东观汉记?吴良传》:“今日岁首,请上雅寿。”《新唐书?李德裕传》:“岁首,日月少光,咎在臣等。”

新年

即元旦。一年之第一天。中国古代指农历正月初一。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皇甫冉《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现代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

新岁

指新年。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义》:“郊因于新岁之初。”前蜀韦庄《岁除对王秀才作》:“岂知新岁酒,犹作异乡身。”唐白居易《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觉的残冬将尽,新岁又来。”

元辰

元旦。晋庾阐《扬都赋》:“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履端归余,三朝告始。”唐杨师道《奉和正日临朝应诏》:“皇猷被寰宇,端扆属元辰。”宋晏殊《元日词其一?东宫阁》:“铜龙楼下早春归,三朔元辰在此时。”另,良辰,吉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郑玄注:“元辰,盖郊后吉辰也。”汉张衡《思玄赋》:“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唐张仲素《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宋晏殊《辛春日词?御阁》:“令月归余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北齐书?文宣帝纪》:“敬简元辰,升坛受禅。”

元春

元旦。《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隋元会大飨歌》:“展礼肆乐,协此元春。”宋陆游《杂题》:“莫笑花前白发新,宣和人醉庆元春。”

元日

正月初一。《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张衡》:“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薛综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宋王得臣《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于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昭连《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亦指吉日。《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百姓多不从者。”《吕氏春秋?仲春》:“择元日,命人社。”《南史?宋纪上》:“敬简元日,升坛受禅。”

元朔

指正月初一。唐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旧唐书?李珏传》:“元朔未改,园陵尚新。”清钱谦益《崇祯元年元日立春》:“淑气和风应候来,王春元朔并相催。”

元正

正月初一。《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汉崔瑗《三子钗铭》:“元正上日,百福灵。”《晋书?王导传》:“自后元正,导入,帝犹为之兴焉。”唐崔道融《元日有题》:“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宋杨无咎《望江南》:“钟陵好,佳节庆元正。瑞色潜将春共到,台星遥映月初升。”

正朝

正月初一。唐白居易《缚戎人》:“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唐王绩《看酿酒》:“六月调神曲,正朝汲美泉。从来作春酒,不使俗人闻。”宋王禹偁《谢免和御制元日除夜诗表》:“又若除夜藏钩,正朝放雀,真为儿戏,岂近皇猷?”宋赵蕃《立春》:“昨日元正今日春,佳辰并作一翻新。”

正旦

正月初一。《后汉书?陈翔传》:“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立部伎》:“顷向圜丘见郊祀,亦曾正旦亲朝贺。”唐元稹《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旗。”宋黄庚《甲子岁旦》:“天开正旦宿云收,宇宙回和气浮。岁换上元新甲子,时同太古旧春秋。”明朱有炖《元宫词》:“雨顺风调四海宁,丹墀大乐列优伶。年年正旦将朝会,殿内先观玉海青。”

正日

正月初一。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一日,是谓正日。”《宋书?礼志一》:“烈祖明皇帝以正日弃天下,每与皇太后念此日至,心有剥裂。”宋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正朔

正月初一。正为正月,为一年的第一月,朔为初一。夏历(农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从汉武帝时候和太初历直至今天的夏历,都用夏正。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tianjia97981255

田家双:辽宁营口人。著有《撷英拾韵全调词》。填遍词谱,凡多个词牌子,多首词。

新浪博客网址:







































小孩白癜风能治愈吗
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hj/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