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丰城市 >> 丰城市环境 >> 正文 >> 正文

丰城文脉

来源:丰城市 时间:2019-4-2

文脉是一个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其上延下伸包含着极其广泛的内容,从字面和狭义上理解应为一种“文化的脉络”。本文主要聚焦现当代丰城文化名人的成就、命运和内在联系。本文作者夏阳先生,是丰城在外知名作家,对文化的理解,尤其对地域文化的   

在丰城,同样逃离的还有胡晓梅。

胡晓梅,年出生,丰城矿务局坪湖煤矿职工子女,后来全家搬入局机关。她父亲是水电工区的一名钳工,母亲历任矿务局电厂厂长、矿区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等职。年暑假,胡晓梅从江西大学食品科学系毕业,面临回到日渐衰落的矿山的命运,她选择了逃离,只身南下来到举目无亲的深圳。

在深圳,经过半年揾工屡屡碰壁之后,胡晓梅初生牛犊不怕虎,拨通电台热线电话进行毛遂自荐,幸运地敲开了深圳电台的大门,成为一名临时工性质的主持人。从年到年,胡晓梅主持的夜话节目《夜空不寂寞》,在深圳保持了连续15年的最高收听率纪录,并荣获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和“全国首届十佳栏目”奖。年,她功成名就,开始退居幕后,做起了节目监制。年重新出山,在深圳卫视主持《你有一封信》节目。胡晓梅先后出版《说吧,寂寞》《说吧,爱情》和《告别寂寞》等三部畅销书。

记得在电台节目最为鼎盛的年前后,遍布珠三角的家庭、厂区、工棚和学校,每至深夜十点,数百万听众准时守候在收音机旁,为《夜空不寂寞》而集体疯狂,胡晓梅也因此创造了中国南方广播的奇迹。在当年那一代的听众心目中,胡晓梅用声音温暖了珠三角的夜空,让深圳涅槃为一座温情的城市。

电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如此远距离,便容易产生巨大的美。不管胡晓梅本意如何,她被包装推介为深圳外来工的一张名片,也顺理成章成了普罗大众的梦中情人。传说,很长时间胡晓梅上下班不敢从电台正门出入,因为那里排满了豪华车,西装革履的纨绔子弟们手捧鲜花,盯在那里守株待兔,只为一睹芳容。

胡晓梅的成功,类似广播界的一个神话,引起了全国各家电台的争相模仿。即便到今天,她退隐江湖长达十二年之久,其它电台的夜话节目依然视她为范本,大肆模仿她当年的主持风格,还有些节目名称干脆就叫《夜空不寂寞》。如此公开剽窃的,居然有八家之多。

作为胡晓梅的一名忠实粉丝,某天偶尔知道她居然是丰城人时,我感到无比震惊与骄傲,甚至一度以她为原型,写下一篇叫《十年》的小说。某个深夜,当我静心打开她的第一本书《说吧,寂寞》时,开篇的第一句话让我眼眶里瞬间涌出泪花——我的童年是在赣江之畔的丰城矿务局度过的,那是一个我自小就想逃离的地方。

也是逃离。

徐碧,年出生,丰城荣塘人,自幼酷爱书法,擅写一手雄浑饱满的大字,号称“江南铁笔”。早年,因单位解散而下岗,徐碧只好在丰城市区开了一爿小店,靠卖字为生。惨淡经营几年后,不得不黯然告别丰城,转到南昌滕王阁古玩市场重操旧业,日子方才略有起色。年,徐碧孤身一人搬迁到了北京,在琉璃厂继续开店卖字,生意日渐红火,其作品先后被众多国家领导人收藏。

对于书法,我是门外汉,无意评价。但是,徐碧的人生轨迹,让我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有一次在北京琉璃厂附近转悠时,我特意去他的店里小坐了片刻。聊起当年往事,徐碧说,那是我第一次进京,之前,连黄河以北都没涉足过。我问他,你就这样直接搬过来的,事先没有做任何考察?他坦言道,没有,除了北京,我已无路可退。我只是凭感觉相信北京的市场,因为这里作为首都,汇聚了南来北往的客人,应该容得下我吃这碗饭。

还是逃离。从乡镇到县城再到省城最后到京城,慌不择路。

他们的逃离,引起了我对丰城文化人命运的思考。当年在丰城,罗四鸰仅是一个中师毕业的乡村英语老师,口语发音连自己都感到跛脚;胡晓梅所谓的主持天赋,也只是在学校广播室混过几天而已;而徐碧的老底更惨,在圳头乡(今隍城镇)电影院写影讯打杂,美其名曰:美工男一枚。他们当年在丰城,毫无过人之处,如果说之所以远走他乡,是因为在丰城混得不尽人意,被迫逃离的,那么熊曦与毛静呢?他们为什么也孤绝地走上了逃离这条路?

熊曦,年出生,丰城曲江人。熊曦自幼深得祖父熊静安真传,在书法与国画方面慧根早发,颇有天赋,且精通诗词与音律。因为多才多艺,三十岁出头的熊曦,便在丰城矿务局(副厅级)工会当上了组宣部副部长,吃香喝辣,混得有模有样。按道理是不应该走的,但年他还是选择了逃离,在东莞市长安职业高中安营扎寨,以一名普通美术老师的身份潜心研习书画。

年,熊曦因创作成绩突出被调入东莞市文联,晋身为专职书画家,同时将女儿熊天涵培养成了博士。今天,熊曦的书画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苦磨炼,技法炉火纯青,艺境日臻成熟,隐隐有大师之相,被树为东莞书画界招牌式人物。受祖父影响,熊曦历来淡泊处世,不喜外交,不愿炒作,但东莞业界早有传闻,说他的书画被懂行的老板买断,作为长期投资。由此可见,熊曦的作品可以经受岁月的淘洗,艺术价值非同小可。

我曾经私下询问过熊曦逃离丰城的原因,他解释说,逃离这个词儿用得恰如其分,完全符合我当时的心情。其实逃离和丰城无关,我只是在逃离一种生活,因为我从单位领导的身上看到了二十年后的自己,甚至从他白白胖胖一身官气的儿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下一代,这让我非常恐惧,于是选择了离开。

熊曦离开丰城,似乎尚可理解,而毛静于年也上演了这一出,让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

毛静,年出生,丰城杜市人,自幼爱好文史哲,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和深厚的国学功底,且过目不忘,记忆力惊人,口才与情商俱佳,属于丰城史上百年一遇的大才。具体来说,毛静在地方史、赣文化、古诗词、古建筑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并且对书院文化、宗祠文化、牌坊文化、藏书文化、文房四宝、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等领域有独到之处,同时在书画、篆刻、玉石、古玩、文物等艺术鉴赏方面颇具权威,以鉴宝专家的身份经常现身于央视的屏幕上。

而现实生活中,毛静的实际身份只是丰城市水厂的一名临时工,高中勉强毕业。尽管毛静的才学远在一般博士生之上,但学历问题多年来像疯狗一样对他穷追不舍,让他饱尝人间冷暖。

年,毛静离开水厂去了丰城市恢复重组的旅游局,此后七年间,他在多个部门兜兜转转,难以遂愿。年,毛静从宣传部发配到地方志办,内心仿徨,第一次产生了逃离丰城的念头。年12月,为挽留毛静,丰城市特地为他量身定做,成立了全省首家地方文化研究所——丰城市地方文化研究所,副科级单位,全额财政拨款,毛静被任命为所长,至此算是进入了事业编制。年10月,应北京大学邀请,毛静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北大中文系古文献专业进修一年,并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国学大典《儒藏》的编纂工作。

毛静的学问,不仅仅是在书房里熬出来的,还是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为了研究丰城古村落的分布与文化源流,他走遍了丰城的山山水水,田野阡陌。张巷白马寨文化和白马商帮之所以能重见天日,被世人广泛认知,毛静首当其功。他先后多次进入实地考察与研究,主持拓完该村一百余方匾额,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了研究邓子龙,毛静利用三年的空闲时间行遍七个省份,几乎将邓子龙生前的足迹重走了一遍,收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为了研究江西古建筑,毛静骑摩托车跑遍全省87个县市,呕心沥血,跋山涉水,历时三年。

今天,进入丰城地界的外地中国移动客户,手机上会收到一条这样的欢迎短信,短信是以丰城市委宣传部的名义发的:“民族英雄邓子龙,江右商帮白马寨,青瓷之源洪州窑。中国硒谷,长寿之乡丰城欢迎您!”这条短信作为丰城旅游推介语,包含的五大丰城元素,其中毛静一个人至少贡献了五分之二。毛静对丰城近二十年来的地方文化研究与建设劳苦功高。除了一手促使张巷白马寨和筱塘厚板塘两个村庄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古村,他还先后出版了《邓子龙传》《剑邑文史论丛》《古今咏丰城诗三百首》《中国历代风筝诗词选》《剑川待焚稿》《白马寨古建筑艺术》等著作,并主持编撰了《剑邑文库》和江西省内县市首部通史《丰城通史》。其中,《剑邑文库》意义尤为重大,收录了丰城本地自唐代至民国流传下来的一百多种古籍文本,共计卷,煌煌两千万字,乃国内县市级第一部大型文献影印丛书。除此,丰城剑文化、水文化、瓷文化等概念定位,丰水湖、和合塔、状元楼的设计理念,龙光书院的修缮保护均和毛静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在丰城所有的文化名士之中,毛静属于深耕细耘扎根丰城最深的一位。他对丰城众多名门望族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对大部分村落的历史渊源如数家珍,有“丰城活字典”的美誉。他的身体与血液,承载着丰城众多历史文化符号,早已融进了丰城这片沃土。毛静的成功,与其说是个人奋斗的书写,不如说是丰城土壤的培育所致。种种迹象表明,丰城是他的学问之根,研究之源,他作为一株土生土长的植物,是最没有理由离开这片土壤的,然而年,他还是选择了逃离。

年5月,毛静被南昌大学破格调入,从草根学者华丽转身为一名大学老师。这其实只是表象。事情的缘由,不是毛静在丰城闷头做学问时,南昌大学慕名主动伸出的橄榄枝,而是他自己对丰城第二次萌生了逃离之心,然后到处找人举荐,敲门问路的。用毛静个人的话来说,即使南昌大学不要我,即使无处可去,我还是会走的。按照我的分析,毛静逃离丰城的原因颇为复杂,表面上看起来是主动的,事实上还是被迫的,多年来一直备受体制钳制,满怀寄人篱下的憋屈感。

逃离丰城,对于毛静来说,应该是由来已久,想必和《邓子龙传》有关。

明朝的抗倭英雄邓子龙,丰城杜市镇人,年作为水师副总兵赴朝参加露梁津海战,不幸与韩国民族英雄李舜臣双双殉国。由此,邓子龙被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此等殊荣乃丰城有史以来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为了研究邓子龙,毛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终于在年完成了这本20万字的《邓子龙传》。《邓子龙传》于丰城而言,可谓意义重大,毛静用翔实的文献史料填补了国内邓子龙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全国之首。这样的学术成果,一旦搁在某个大学教授身上,足可当作老本吃一辈子。年,毛静年仅23岁,本可一鸣天下,年少出名早。遗憾的是,年《邓子龙传》面世,走的是内部出版的路子。所谓内部出版,无非是作者自掏腰包找个印刷厂私印几百册。尽管丰城历来器重毛静,《邓子龙传》还是遭受这般噩运。《邓子龙传》横空出世的意义,似乎只是证明毛静也会耍几笔,作为笔杆子被政府招安,而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却无人问津。这一幕买椟还珠的悲剧重演,让毛静内心倍感一个知识分子的落寞。直到毛静挂职袁州期间,《邓子龙传》才得以在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算是了却多年来的一桩心事。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本和丰城有关的书——《丰城赣方言语法研究》,尽管只是一个论文汇集本,命运却迥然不同,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规出版。该书作者陈小荷,年出生,丰城荣塘人,从宜春师专开始,断断续续,37岁读到北大中文系的文学博士,那是新中国第一批文学博士,个个身怀绝世才学。陈小荷现为南京师范大学计算语言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语言科技实验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委员。

我在翻阅这本书时,忍不住猜想,如果没有高校的学术氛围,没有作者一大堆显赫的身份与地位垫底,没有被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获取政府资金扶持,陈小荷就像毛静一样混迹于丰城街头,这种专业性极强的纯学术著作还能顺利出版吗?或者说,这本书和《邓子龙传》的作者互换,命运会如何?答案不言而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就不会痛下决心。我不知道毛静逃离丰城是否和陈小荷的这本书有关联?我只知道陈小荷的这本书出版于年1月,毛静离开丰城是年5月。也许这一切只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而已,只是我个人的一种解读罢了。

事实证明毛静的选择是明智之举。在南昌大学,他的视野迅速拓展到了整个江西省,以南昌大学博物馆业务部部长和知名学者的双重身份,频频亮相于全国各种学术研讨会,并多次出访台湾、英国和韩国,很快在省城南昌赢得了自己的话语权,主持创办了《豫章》杂志。

两年半后,即年初,毛静来到宜春挂职,成为袁州区区长助理,分管史志工作,并协管文化、旅游等部门。一年的挂职期间,为复兴传统文化,提振当代学风,毛静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发掘并主持重修了昌黎书院,二是编撰了袁州乡土文化丛书(共10册)。

年5月,毛静被调到江西高校出版社,出任重点办主任和社科图书出版中心主任,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文献古籍,并屡获国内大奖。其研究著作《近代江西藏书三十家》《藻丽嫏嬛——浒湾书坊版刻目录》《游刃商儒》等先后出版,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现在,毛静才45岁,年富力强,作为一个学者,正是做学问搞研究出成果的黄金时期。毛静刚去出版社时,我一度颇为担忧。出版社靠市场吃饭,整天面对汹涌的商业大潮,毛静会不会因此丢失自己?很快,我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毛静性格笃定,随时能静下心来,在图书馆泡个十天半个月不成任何问题。同时,我注意到他在开拓一条研究与出版并举互补的新路子,试图让世间少一些自己当年对《邓子龙传》的仰天长啸,大有胸怀天下兼济苍生之文士情怀。

一个人的格局与视野,决定了你思想有多深远,思维有多宽广,灵魂有多高贵。而格局与视野,往往来源于你见过的世面,你经历的事,你周围的人以及你读过的书。丰城作为一个县级市,就这么一丁点平台与市场,无论是对罗四鸰、胡晓梅、徐碧,还是熊曦、毛静,显而易见是无法承受他们的文化理想之重。故此,如果你有文学野心,有艺术梦想,有学问抱负,对于丰城来说,无论你多么热爱她,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逃离,去更广阔的海洋任鱼跃,去更高远的天空凭鸟飞。

文化不是GDP,受地域限制。真正盘点丰城文化,绕开这些在外地的丰城人避而不谈,极不明智,也无法做到客观与全面。我个人认为,只要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丰城人,其文化之根、文学之母、艺术之魂,必定深深镌刻着丰城的烙印。同时,他们逃离丰城,把丰城文化带出丰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层面上进行交流、融合,最后回馈给丰城,是丰城文化真正的继承者、传播者和拓展者。从这个意义来说,他们才是丰城文化的真正代表和执牛耳者,才是“龙光射斗牛之墟”那束光的主色。

君不见,从清末到现在,丰城真正的文化史,其实就是一部逃离史。

2.

有时在沐足城,和技师闲聊,问对方何许人也。我收到的答案多半是成都、武汉、西安、长沙等大城市,有些恨不能把自己描述成出身豪门,就住在省政府隔壁。

在研究丰城文化时,我也遇到了这种尴尬。不少在外的大咖对丰城缺乏认同感,无法坦然面对自己卑微的出身,甚至忌讳提及自己是丰城人。这些虽然暴露出他们的小,但里面的原因确实引人唏嘘感叹。有些是青春成长期,丰城以一座城的冷漠给他们留下了心灵创伤,导致爱恨交加。有些是认为丰城是小地方,站在天子脚下抑或十里洋场,内心缺乏自信和从容。有些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遭遇家族、亲戚、故友等虎视眈眈地利益挑战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丰城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我个人认为,面对故乡,谁也无法连根拔起,总是根连着须,须带着泥,泥沾着土。任何逃离,都无法抹杀自己喝丰城的水吃丰城的米长大的事实。

这群逃离者中,有些是迫于生计,有些是另栖高枝,还有些是读书考学。无论哪种方式,对于故乡那袅袅不绝的炊烟来说,就是大小不一的逃离。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工艺美术和书法绘画。

离丰城两百多公里的景德镇,乃闻名中外的瓷都,千年窑火生生不息。丰城人历来有上景德镇学习烧瓷技术和绘画技能的传统,一大批穷苦人家的子弟,欲求谋个出路前去拜师学艺,这种现象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蔚然成风。有的是亲朋好友互帮互带,有的是家族之间的薪火相传,有的是读书考学进了陶瓷学院。这批人从学徒开始,历经数十年的含辛茹苦,一步步成长为今天景德镇陶瓷业的能工巧匠。

目前,活跃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丰城人,有名有号的可以授业解惑的师傅级人物接近一百四十位,达到国家级水准的有三十余人。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代表着丰城文化在景德镇的开枝散叶和蓬勃发展。其中的领头羊,有“瓷雕三老”之一的何水根、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任义平、擅长粉彩花鸟瓷画的王恩怀、十岁从丰城到景德镇随父学艺的陆如、雕塑与瓷画大师熊钢如、曾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的熊汉中、擅用陶板和釉彩构筑现代陶版画的李林洪、仿古瓷专家黄云鹏等八人,他们在各自领域成就斐然,体现出了景德镇陶艺的最高水平。

对于近在咫尺的南昌,丰城对省城书画界输送了诸多人才,他们通常是通过考学进入江西大学和江西师大美术系深造,毕业后一直留在省城发展。在这部分人里面,黄本贵、李晖和张建华三人当属佼佼者。

黄本贵(—),年出生,丰城桥东人,年毕业于江西省立南昌师范学校艺术科。黄本贵擅长人物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南昌市美协主席、江西省文史馆馆员,南昌画院常务副院长,江西书画院特聘画家。

李晖,年出生,丰城张巷人,先后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和江西师大美术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作品有《双禽无语自梳翎》《碧云深处出红裳》《白云秋居》《清凉世界》等。李晖擅长中国画,作品屡获国家大奖,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张建华,年出生,丰城小港人,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张建华擅长书法与篆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昌书法院副院长、南昌市首批传统技艺大师。

从丰城走出去的书画家,除了以上提及的诸多贤能,还有三十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我经过梳理后,发现叶峰、熊岱平和吕鹏可列为丰城籍老中青三代的代表人物:

叶峰,年出生,丰城剑光人,十岁开始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考上江西师范大学后改攻油画,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叶峰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版《油画鉴赏方法论》《叶峰油画作品选集》《叶峰绘画艺术·油画》《叶峰绘画艺术·素描》《叶峰艺术论》等九部专著。

熊岱平,年出生,丰城荣塘人。年熊岱平在荣塘中学初中毕业后,因酷爱画画,私自跑去景德镇学习瓷画两年,后参军入伍,在南京军区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军旅画家。熊岱平擅长中国山水画,技法传统步调纯正,但学古不泥古,崇古不复古,作品清新明朗,灵动雅致,具有较高的个人悟性和艺术造诣。现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艺术馆副馆长,国画创作室主任。

吕鹏,年出生,丰城荷湖人。年拖船中学高中毕业,在丰城二中复读一年后考入江西师大。年本科毕业,因创作成绩突出被留校任教。现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老师、艺术硕士,主攻人物油画。

但在全国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当属肖海春和任传文。

肖海春,年出生于江西丰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会员。肖海春擅长山水画,早年因西部题材备受画坛瞩目,最近几年的作品风格日益厚重,呈现出苍茫深厚、典雅雍容的艺术风貌,深受业界好评。肖海春凭借个人声望和艺术成就,在目前健在的海派国画艺术家中稳坐头把交椅。

任传文,年出生于江西丰城,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研班。现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油画第三工作室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传文擅长风景油画,惯于运用视觉语言去表达个人的心绪与情怀,体现出生活之意、人文之思、心灵之境,是我国近年兴起的意象油画三位代表人物之一。

我曾经对肖海春和任传文的作品远观近看数日,越看越感到蹊跷。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一定会承载着儿时的记忆和童年的影子,一定会体现出成长环境中的地方底蕴和地域符号。这是艺术的胎记,谁也无法磨灭。肖海春画风黑重厚密,任传文作品粗犷豪放,无论是风格还是题材,几乎无任何丰城元素可寻,然而他们对外公开的简历上,却不约而同地标明着“出生于丰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四处打听,我所收集到信息是这样的:

肖海春,年出生于丰城市张巷镇,祖宗八代都是张巷人。他幼年随父亲远走上海,靠制作风箱等木器为生。青少年时期曾经回过一次丰城,一直对老家念念不忘。

任传文的父亲是东北人,当时为丰城电厂职工,母亲来自江浙乡下。年,他在丰城出生,尚在襁褓之中,便随父母离开丰城,回到父亲的老家(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一去不复返。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出生于丰城,实则和丰城并无多大瓜葛,一个在南方上海,精于国画,一个在北方长春,主攻油画,我们不妨站在丰城的立场上把他们冠名为“南肖北任”。

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北京“三吕”——吕品田、吕品昌、吕品晶三兄弟。

老大吕品田,年出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艺术理论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水墨山水画家,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批评,尤其在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果卓著。

老二吕品昌,年出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雕塑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副主任,国际陶瓷协会会员。作品以城市雕塑为主,被海内外众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并荣获一系列国际大奖。

老三吕品晶,年出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建筑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学科建设,参与国内美术院校中第一个建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创立,并主持完成了“奥运中心区环境景观设施设计”等重点工程项目。

北京“三吕”,在中国陶瓷美术界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是蜚声海外,属于当代卓有成就的栋梁之才。依照“三吕”今天的成就,在他们中间随便拽出一位,降生于中国任何一个普通家庭,对方都算是祖坟冒青烟,祖宗十八代积攒下来的阴德。更何况一门三杰,亲兄奶弟,出自同一个家庭,实乃举世罕见。年末,代表中国美术界最高水平的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换届,选举产生了名理事,北京“三吕”赫然在列,他们的名字排在一起,手牵手一般星光灿烂,书写了中国美术史上璀璨的一页。对于中国美术家协会这样的国字号,搞艺术的人应该知道,多少人奋斗一辈子,穷经皓首,也无法登堂入室,成为里面的一个普通会员。

近几年,我在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hj/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