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崛起路,再创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南昌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将于9月底召开,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
这5年来,咱们南昌有什么变化?
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经济发展
经济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联。“十二五”以来,全市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发展升级和省内支持打造核心增长极等重大机遇,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南昌各项经济指标爬坡过坎,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牢牢抓住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大力实施工业、服务业、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四个“三年强攻计划”等积极政策,南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呈现出“三突破、三跨越、三翻番”的喜人态势。
三跨越财政总收入连续跨越亿、亿、亿、亿四个台阶,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17.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亿、亿台阶,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21.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跨上亿元台阶,年均增长4%。
三翻番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达到0亿元,年均增长20.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到亿元,年均增长17.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达到亿元,年均增长16%。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0亿元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01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比重高达23.9%,占比在“十二五”时期逐年提升;
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度加快,由一季度的同比增长8.7%,逐步回升至全年同比增长9.6%,省内排位跃居第二,分别高出全国、全省2.7、0.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3:54.5:41.2,三产占比在“十二五”时期逐年提升。
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攀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到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从增速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8%、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0.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全市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始终保持低速增长,年CPI同比增长1.6%,全年涨幅维持在2字头以内。
城市建设
南昌迈入地铁时代年12月26日,南昌地铁1号线开始试运营,随后,2号线顺利建设,3号线已经开工,南昌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十纵十横”路网扩展城市空间南昌的地图上,一条条新路大气延伸,将市域交通网织得更加密实,将城市的骨架不断拉升。
年12月1日,南昌市三条城市快速路(昌南大道东延、生米大桥西延、沿江中南大道改造)工程开工,标志着南昌“十横十纵”城市干线路网建设正式启动。
南昌加快建设由“五横三纵”快速路和“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组成“十纵十横”快速路网,总里程约公里。其中“五横三纵”快速路公里,“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公里,共规划建设项目67项,总投资估算约亿元。
红谷隧道明年6月开通红谷隧道是江西第一座越江市政隧道,是国内内河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年8月31日,红谷隧道12节沉管浮运沉放全部完成,为隧道年11月“合龙”贯通,年6月通车奠定了基础。
红谷隧道采用了“快速过江、立体交通、多点疏散、东西贯通”的设计理念,两岸设置多个进出口与区域路网衔接,并设置全国首个水下疏散中心,解决出口处交通拥堵问题。隧道建成后,南昌将开辟一条新的过江通道,机动车可以实现3分钟快速穿越赣江,大大缓解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的过江交通压力。
目前,南昌已有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八一大桥、英雄大桥、绕城高速大桥等过江桥梁,但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过江交通需求。在两岸道路交通方面,“十三五”规划了5座跨江大桥:生米南大桥、绕城高速南大桥、青山湖大桥、七里港大桥、张洲港大桥;规划3座过江隧道:除在建的红谷隧道外,规划建设扬子洲隧道和九龙湖隧道。
80公里今年6月30日,昌九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省市重大重点工程昌九大道全线通车。南昌至九江的路程由原来的97公里缩短至80公里,南昌至九江只需1个小时。
九龙湖:五年崛起一座新城2年,红谷滩新区正式迈开“一次开发”的步伐,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新区以大手笔和前瞻的视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低碳产业发展,目前已建设成为南昌最具代表性的新城市中心。
年,红谷滩新区“二次开发”启动,经过四年多时间的紧张建设,一座“生态、低碳、智慧、文化”的九龙湖新城拔地而起。
十年红谷滩,五年九龙湖。南昌市于年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面积平方公里左右、容纳50万人口的九龙湖新城框架。从一片荒野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从乡间小路到现代化路网形成,教育、医疗等各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九龙湖新城正迅速崛起,成为南昌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的生动缩影。
民生工程
5年投入.3亿元经济发展势头大好,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城乡居民的腰包鼓起来,窗外的天空越来越蓝,房前屋后的绿地广场越来越宽阔……5年来,南昌的“民生工程”如火如荼。
5年来,南昌投入56.7亿元资金大力实施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形成“一园一品、一园一景”的生态景观特色。全市剔除湿地面积后的森林覆盖率达35.0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0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4平方米,实现了居民出门米即有绿地公园。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年增加元,年均增长11.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年增加元,年均增长13.8%。
民生投入持续增加五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亿元,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率由年的95%提高到年的98%;
城乡低保水平提高,城区、县城、农村标准从年的元、元、元分别提高到年的元、元、元。
棚改让7.7万户家庭圆了安居梦数据显示,年至年6月底,南昌完成棚改征收面积万平方米,涉及征收户数7.7万户。随着棚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实现了“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危换安”的住房需求。
其中,-年,南昌市共完成省里棚改任务6.25万户,占全省总任务数的约20%,改造规模全省第一;
独自从国开行获得两批约亿元棚户区改造政策性贷款,政策性融资贷款规模全省第一;
象山南路沿线项目改造户数户,单个项目改造规模全省第一;
城镇房货币化安置率达到92%以上,受到住建部表扬。
来源:南昌新闻网综合南昌日报、南昌晚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dl/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