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丰城市 >> 丰城市地理 >> 正文 >> 正文

丰城乡下的民俗文化

来源:丰城市 时间:2017-10-13

  丰城自古就有尚儒术,好经学;守本业,勤耕织;务节俭、持清朴;慎名检,明善道的社会风尚。反对嗜巫、荒礼、索鬼神,喜争、暴葬、赛祷丧诞,溺女弃婴等残害和毒化人们思想的淫靡恶习。这种主张移风易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新风尚的观念,至今仍在丰邑民间继承和发扬。对少数地方的少数人嗜巫、拜鬼神、弃女婴等恶习,正通过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时代新风取而代之。

  婚俗

  婚嫁“合八字”

  封建社会里,男女青年订婚必须事先“合八字”,这是旧时订婚的一个程序,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男性成年后,娶媳妇要事先托媒人(多为已婚妇女)向女方提亲,并求取“八字”,既出生年、月、日、时辰等,叫年庚八字,一旦对方有意,即将之写在红纸上。若女方认可,就会送上庚贴,庚贴的内容就是所谓的“八字”;男方获得这份庚贴后,又请算命先生按五行阴阳之说,推算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八字”合上了,男方就将写好的双方年庚八字红贴置于祖宗神位面前,三天之内,如果白天家里没有摔坏东西,晚上也无异常动静,家人又没发生口角,就表示佳偶天成,否则作罢。一旦八字相合,男方就要再次委托原媒人去女方家上门正式说合,并下礼金,男女双方相互交换信物,婚约缔结方定。

  初一开财门

  开财门,就是农历“元旦”、今称“春节”的时候第一次打开门户。历书春节的这一日都注有“元旦”开门时刻。据说这是预卜一家一年休咎的关键,人们对此极其慎重,无论贫富,都须事前贴门神、年画、春联、挂签等,把房屋大门打扮一新,迎接新年的来临。同时备好俗称“符盘”的供品和香烛鞭炮,在子夜到初一凌晨这段时间内,户主必得首先换好衣服,关照子女,然后诚心诚意地于祖宗牌位前摆上供品,燃香烛,烧纸钱,放鞭炮,并于鞭炮声中大开门户,接着率领男性亲属,携带香烛等物,走到村前禾场上,依照历书上注明的大利方向必恭必敬地烧香拜揖。

  清明“挂青”

  丰城民间各氏族或宗友,历来都有“清明会”,有会产或田、山、店等,其收入主要用于清明扫墓。届时,清明会均要备办祭品,即鸡、肉、鱼等,叫“符盘”;配好香、烛、纸、爆竹和纸旗,聚集本族之男性成员同到祖宗墓地,摆设祭品、点烛、燃香、铲土培坟,插上三角小白旗或长条白旗于坟堆上;再烧钱化纸,放鞭炮,虔诚拜揖,追念祖宗恩泽,默诉报答意愿。这个时候,长辈一般都会叮嘱晚辈,不要忘记祖辈的葬地所在,说要缅怀死者在生的品德、恩典,并永铭在心。

  端午插蒲艾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即农历五月五日,因正值端阳之时故名。始于春秋战国之际,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是日,丰城城乡家家户户门口插新艾,挂菖蒲。传说艾为旗,故又叫“旗艾”;另说艾枝是刀,蒲为剑,故又叫“蒲剑”或“菖剑”,以示躯妖祛邪,保障平安;又说艾蒿味辣,是日人们采艾插于门口,可镶除毒气。

  端午之日,有吃粽子、面包子、熟鸡蛋、熟大蒜头,喝雄黄酒以去五毒、挂长命缕,赛龙舟等习俗。

  中秋祭月

  所谓祭月,属祭祀祖先的又一种形式。是夜月圆之际,每户人家设好案几,并于其上摆好月饼、瓜果等,并将之放置屋堂门前,待月升起,清光照入门户,便燃香祭月,以求家人在外平安,早日完聚,合家团圆。

  赏月活动,即待月东升之时,合家集于院中、楼台上,摆上月饼、柚子,有的还摆芋头、花生等,赏月谈趣,通宵不散,有的孩童则连宵嬉戏。

  冬至祭祖

  祭祖,是民间传统习俗的一种。祭祖又叫“祭冬”、“拜冬”。形式有两种,一是室外祭奠,二是室内祭奠。

  室外祭奠,指的是在祖父、或者父亲的坟墓举行祭奠活动。过程有:先给坟墓添土,俗叫“上土”,传说是给死者的房屋加固,使之不受冷冻,实为防雨水冲击,有“只能冬至日上土,他日不准添坟土”之俗;也有“只能是日竖碑石,他日不能竖墓碑”的说法。添土竖碑后,在墓顶压几张纸钱,有的还插上三枝香,并与墓前摆好符盘,点烛、燃香、烧纸、放鞭炮,向祖先默哀拜揖,缅怀功德。

  室内祭奠,主要由族长组织在家祠进行。自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立祭,领全族男丁,按辈分长幼、地位尊卑顺序,在鸣爆声中,依次祭拜。大姓族祭奠,要设三牲(猪、羊、鸡)而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由族长、士绅或新科秀才、举人、进士等分担主祭、分献、陪献等,凡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要参加。

  梅烛板凳龙

  丰城以赣江为界,自然形成了地理上的“河东”和“河西”。河西一带流行的民俗活动主要有“社火”和龙灯。其中,又以隍城清溪村的“梅烛”最为著名。

  隍城清溪村的梅烛(板凳龙)的来历,是传说在唐代李世民时,一条“露龙”因为拯救久旱的土地而施以甘霖,却由此触犯天条被天廷斩首,老百姓为了纪念“露龙”,使用竹子编成灯笼串成长龙来舞动。怯于天威,很多村庄后来不敢“顶风”舞龙,由于清溪李氏为皇族后裔,所以把这一传统民俗坚持下来,千年不变,逐渐形成了现在壮观的“梅竹”。

  祈年赛社火

  社火,即“庙会”,俗叫“故事会”。是丰邑城乡流传甚久、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河东地区旧称“庙会”,河西地区叫“社火会”、“故事会”。

  河西一带的社火日,多在立秋后的八、九、十月间。这时候农事渐闲,阳气正刚,远近圩场、乡镇、村落开始赛社火活动。社日一到,墟镇、村场纷纷架起戏台,从省、市请来的“京剧班”,本地的“花鼓班”,都轮流演出。还有他处慕名赶来的杂技等艺术团体,也附会表演绝技。各村玩舞龙、耍狮子、游花灯、彩莲船,抬“神仙菩萨”、扛“折子戏架”,扮演“故事会”等层出不穷,游神队伍延绵达数华里长,金鼓齐鸣,鞭炮喧天可,真是“夸多斗靡”,争奇斗彩,观众车水马龙,摩肩比踵,一派欢乐景象。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dl/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