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山头已经微微染红。反噬的秋老虎,还在肆虐。近日来,我省持续晴热高温。虽说高温难耐,但这样的天气,对南昌至长沙交流特高压工程的参建者来说,却算得上一段难得的施工“黄金季节”,他们的工作热情似火,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江西送变电公司工程4标施工人员在攀爬百米高塔,进行高空作业。涂赛龙摄
机械化施工吊装百米塔
三座铁塔并排耸立,直插云天,基基都是百米高的“大个”,这种场面在江西电网工程施工现场非常罕见。
这是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4标的号施工现场,工程4标是江西送变电公司负责施工。9月27日,江西送变电公司施工人员正在进行-R号铁塔最后的吊装作业,该作业点现场的主要施工任务已近尾声。
工程4标项目副经理丁国军说,这三基塔是换相塔,必须建在一起,才能起到导线变换换相的作用。
放眼望去,千余平方米的施工场地上,三基雄壮的钢管塔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泛出片片耀眼的白光。中间及左侧的两基铁塔已组立完成,建成后,如果以中间塔为中心轴线,整个画面将呈完全对称的状态。
下午四点钟左右,天气依然灼热。施工人员在地面上把一段一段的塔材拼接成“面”,然后再借助一台吊重吨、臂长米的大型起重吊车,将它们送到近百米的高空中,由塔上的作业人员接应对位,进行组装、融为一体。
现场项目管理人员介绍,这种大型起重吊车,属特种装备,在江西省内为数不多,租金大概要每天五万元。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不仅要算好生产上的账,也要算好经营上的账。
三基高塔,并排而立,只要科学组织、精密安排,不光能加快施工进度,还可以节约成本支出。项目经理刘小光道出了他的小“妙招”,因为三基塔集中在一起、又都是百米高塔。于是项目部决定,将三基塔先后组立到30来米、60来米,最后组立到百米封顶,而不是一口气组完一基、再组立下一基。
按照这种方式,组立铁塔较低部分时,可使用吊重较小、臂长较短的设备,自然租赁成本也降低了,一连三基铁塔干完,设备也不会造成歇工浪费;下一步,再调配使用更大型的设备进场施工,进行三基铁塔中段部分吊装组立,以此类推。
由于工程作业量大,项目部与设备出租方最终商妥,以完成实际工作量计算,不以日为计价单位,也节约了不少工程成本支出。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一抹霞光铺洒在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渐渐停歇了下来,-R号塔的组立任务也顺利结束。塔上作业人员开始下塔,地面人员忙着整理场地、收拾工具包,并将带来的水喝了个精光,有序回到班组驻地。
随着工程建设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江西送变电公司举全公司之力,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年底前送电投运。目前,工程4标有组塔班组、放线班组42个,班组队员0余人。每个班组的班组长与分包外协人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天刚亮就和队员一起出工。此外,江西送变电公司还对一线班组建设、驻地设施配置进行补助,加大对一线员工、外协人员的人文关怀。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江西送变电公司工程4标施工人员在号塔位,利用大型特殊装备,吊装三基换相塔。涂赛龙摄
白天抓进度晚上抓调度
气温近40度,热度没有一丝减退的迹象。9月28日,在宜丰县芳溪镇山林间一处形如平底锅的空地上,没有一缕风,甚至一棵树也没有。
江西送变电施工人员正在这里进行号铁塔组立作业,同时拆除跨浩吉铁路的跨越架。该公司4标段直线塔高、单基重量大,组立施工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压力很大。
正午时分,阳光正灼,刺得人睁不开眼。几名电力员工正顶着烈日拆除跨越架,累了便靠着烫背的铁架,仰头大口大口地喝水。“施工人员身上的衣服每天都是干了又湿,湿了再晒干。”业主项目副经理杨玎轻描淡写地说,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号铁塔周围全是山地,又临近已运行的浩吉铁路,场地受限给铁塔组立带来了不少麻烦。施工人员为加快组立进度,每天5点就起床,草草吃过早饭就赶到施工现场,利用早上凉爽的时候,多干点活。
“塔上高空人员注意安全,卷扬机开始起吊!”没有地利之便,施工人员只能进行片装吊装。“控制绳向左侧拉紧,拉线吃住劲慢慢松绳。”现场工作负责人姚智军大声指挥。塔件在卷扬机的带动下徐徐上升,高空人员在塔上拿着尖扳手熟练操作,很快一片塔件已安全就位。
“地形差、索道多是我们江西送变电4标的一个难点。”项目经理刘小光说,考虑到修建临时道路成本高、施工难、工期长,4标搭设索道11处,江西境内全线有40多条,大到一、两吨的塔材,小到金属螺栓,都要通过索道运输。
一边是山,另一边是江。北京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工程2标段位于丰城市一带,并且跨越赣江,施工难度很大。2标段张力场上,导线盘几乎摆满了场地,张力机、小牵引机一字摆开,马达的轰鸣声响成一片,8根导线整齐有序地向外展放。
在张力场的角落上,几名作业人员正在进行导线压接,这可是个苦力活。为了保持压接管平直,师傅们半跪在地上,弯着身子,确保自己的目光与压接管在一条线上。压接作业持续了2个小时,几位工人师傅才得以歇一口气。
“白天抓进度、晚上抓调度”,是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江西段)业主项目经理胡戈飚的工作常态。由于南昌至长沙特高压线路江西段跨越多,其中跨越±千伏宾金线2次,千伏线路7次,同时还跨越高铁、高速公路、旅游景点、军用机场等,跨越施工前办理停电手续等事宜,让他长期“5+2”、“白加黑”地忙碌着。
国庆期间,南昌千伏变电站工程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工程建设,现已进入繁忙的电气安装阶段。涂赛龙摄
质量在心中精品在手中
南昌千伏变电站工程是南长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起点,目前已进入电气安装的繁忙作业阶段。
9月29日,在工程现场,多名建设者顶着高温,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2月23日场平移交后,短短7个月现场已见规模,电气安装一马当先按下“快进键”,工程项目部历时2个月左右,高效完成了主变压器、GIS、高抗等主设备安装主体工作、现已接近尾声,同时电缆敷设、二次设备接线等工作也有序推进。
“黄色的是已经安装到位了的,红色的是还没装的,你看,只剩最后一小节了。完成进度已超90%。”在南昌千伏GIS移动净化装配车间内,南昌千伏变电站工程电气项目经理徐勇凌指着GIS安装进展图告诉记者。
在整个电气安装过程中,GIS的安装对防尘、除湿的环境要求极为严苛。现场专门搭建了一个带有轨道、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移动车间,长宽各20多米,高10多米。每完成一段安装任务就向前移动一次,多米的距离,已移动了13次。
从人员进入车间到点检安装,每一步都有严格的防尘和工艺要求,由专人通过云物联网智控系统,检查着车间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洁净度需达到百万级以上。工作人员需要穿上无尘白大褂、套上鞋套,并穿过智能风淋室清除身上的尘埃后方可进入。在车间内,诚达监理公司的石安江全程旁站监督,工人干到多晚,他就陪到多晚。
“这种移动车间不仅用于千伏GIS安装,还应用到千伏GIS安装上,可以说比国际标准更高。这是这个变电站安装方面的一大特色。”徐勇凌说。
在变电站内,吊车、推车、升降车等机具的声音不断,安装、协调等作业人员来回穿梭。为了尽早建成这个工程、造福赣湘两省人民,参建人员和机具投入均比常规增加了一倍!在精益管控下,整个工地有条不紊。
移动车间的左侧,是最为壮观的一字排开的6台主变压器。另一台备用的变压器当天刚好运来,国庆期间计划安装就位。
这些“庞然大物”作为变电站的核心设备,有如人体“心脏”,彼此间被防火墙隔开。当天,江西送变电公司调试班、省检修公司检修班和省电院的一支小分队都聚集在这里同步作业,为变压器开展常规试验和特殊试验等,确保设备质量满足要求。
送变电公司调试班班长潘春晖说:“我们负责对变压器开展直流电阻、变比、绝缘电阻和介损电容量测试等四项常规试验。一台变压器要花两天时间。”
“试验数据符合出厂要求。”站在旁边负责技术监督的检修班工作负责人付金文说,“我们有20多人从设备进场就过来了,边学习边做技术监督,发现有问题就督促尽早解决,这样好为后续验收和送电节省工作量。”
国庆期间,国网江西电力的建设者们不放假,依然奋战在岗位上。他们不舍昼夜、全力以赴,将任务倒排到每天,多班组作业“见缝插针”式地进行,在科学提速的同时,丝毫不放松对质量和安全的管控,用行动兑现着移动车间外面板墙上的十个醒目大字——“质量在心中,精品在手中”。
难得的7天长假,为了工程建设需要,南长特高压工程江西段0余名建设者,无暇欣赏观光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选择了坚守在工程一线,把自己劳动的身影装扮进了秀美的赣鄱大地上,那一片片挥汗如雨的建设场景成为了节日期间红土地上一幕幕独好绝美的风景。(彭海燕钟家斌李希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dl/3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