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丰城市 >> 丰城市地理 >> 正文 >> 正文

物以ldquo硒rdquo为贵关

来源:丰城市 时间:2020-6-22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突出科技引领,努力将富硒产业打造成现代农业的突破点、农民增收的支撑点。年,全市富硒产业实现总产值65亿元,带动农民就业5万人,帮助农民增收10.5亿元。年,中国生态硒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富硒产业已经成为我市一张特色名片,为了进一步摸清产业发展现状,促进富硒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市政府办调研组对当前丰城市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一、我市发展富硒产业主要做法1、因势而谋,做好硒规划。一是摸清家底。丰城拥有.7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其中平方公里为耕地,土壤含硒量为0.4-0.99微克每克,平均含量高达0.微克每克,绝大多数为足硒土壤,十分适合开发利用。聘请了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按照1∶25万区域调查方式,进一步摸清了全市富硒土壤分布状况,基本完成了地表水、矿泉水、温泉的硒含量采样调查。二是精心规划。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丰城市富硒产业规划》,形成一个亩的核心区、一条12.8公里长的富硒产业走廊和一个覆盖9个乡镇(街道),总面积达63.7万亩的辐射区。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了《丰城市三谷总体规划》《丰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及《丰城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等三个规划。三是突出特色。结合丰城传统农业特色,围绕富硒大米、茶叶、茶油、鸡蛋、板鸭、牛肉、药材等规模产业,重点打造以乡意浓水稻为龙头的富硒大米种植基地,以恒顶、贵澳为主体的休闲采摘基地,以弘秀茶叶为品牌的洛市何首乌茶种植基地,以及玉华山高档肉牛养殖基地、三门坑中药材种植基地、爱情花卉小镇花卉苗木基地、御润坊油茶种植基地等“七大种养基地”。2、顺势而为,写好硒文章。一是抓园区发展。7年开始规划建设占地45平方公里的中国生态硒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对照国家级园区标准,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逐步打造出集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展示销售、技能培训、创新研发、示范推广、旅游休闲等“六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共落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产学研推机构1家,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1.2亿元。二是抓龙头培育。与中国农业大学、江西水投集团合作,投资1亿元建设富硒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集“科研、孵化、推广”于一体的富硒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增强丰城富硒产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畜禽、果蔬、花卉苗木和油茶等精深加工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规模效应。截止目前,成功培育了富硒骨干龙头企业3家、宜春市级“单品冠军”品牌3个。三是抓机制建设。与中国农大、江南大学、江西农大、江西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组建了丰城富硒食品硒含量检测站,起草了12类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被确认为江西省地方标准,为国家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障富硒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年,丰城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获省质监局认定证书和省农业农村厅考核合格证书“双认证”。3、应势而动,当好硒保姆。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了《丰城市中国生态硒谷入园企业优惠办法》《丰城市中国生态硒谷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关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启动建立富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投融资基金。先后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共3亿元,用于富硒产业品牌推广、企业扶持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二是创新招商推介。组建了丰城市农业招商小分队,先后在山东寿光、浙江安吉等地召开专题招商推介会。与深圳彰显品牌设计咨询公司、中芬创意产业园共同组建“江西赣鄱红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省选择个左右优秀地标农产品打造“赣鄱红品”展示平台。目前平台一期8款产品已上线销售,二期26款产品完成包装设计定稿。依托丰城市“第一书记”电商产业园,全市款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今年实现交易额1.1亿元。三是加强调度考核。按照“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核、三年总评比”的工作要求,将富硒产业发展工作列入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外出招商等指标完成情况。通过考核,有效营造了全市发展壮大富硒产业的积极氛围。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总体上看,丰城市富硒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还存在技术研发滞后,辐射带动不强、品牌层次较低、产品标准不全等问题。1、技术研发滞后,精深加工薄弱。目前,富硒产品保障、硒含量的稳定技术研发滞后,致使阜新农田品标准化面积小,产品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滞后,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已有的富硒产品,如富硒有机大米、富硒花生等,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因此,造成初级加工、粗糙加工多,精深加工少;采用传统工艺和落后设备的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少。2、龙头企业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近年来,虽然有几家较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后丰城,但是总体来看,富硒农产品企业规模小,产品少,利润不高,经济贡献成效不大,多数富硒农产品仍处于产业链低端,致使龙头企业发展受阻,与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弱。3、品牌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丰城市富硒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效益不明显。农产品同质化且标准不一,难以形成知名度高、影响力广的品牌优势,没有真正做到“名优特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丰城市富硒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产业标准不全,追溯体系薄弱。目前,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依然薄弱,农产品质量无法追溯,富硒资源禀赋没有转化为商品生产优势,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还远远不够。三、工作建议1、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加强与江西赣润旅游规划设计院、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对接,以“富硒+大健康”产业链布局为主线,对园区基础设施、产业方向、空间布局、项目招商、特色亮点等进行规划提升。二是加大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大富硒产业资金投入力度,帮助企业策划、申报和争取项目,通过项目资金加快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协调银行加大对富硒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贴息支持或风险补偿等有效途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严把准入关,不含硒的畜禽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杜绝悬挂富硒产品专用标志和以富硒产品名义入市。2、坚持市场运作,强化企业主体。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大富硒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畜禽养殖、大米加工、茶叶种植等丰城本土特色农产品开展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层次。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突出规模”的原则,立足各地实际,引导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带动整个富硒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研发高、中、低档产品,丰富产品品种,拉开产品档次,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做到面向高档市场、中低档市场“两条腿”走路。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本地富硒产业龙头企业,扶持贵澳智慧富硒农业产业园、华英产业园等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富硒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富硒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逐步使他们做大做强。支持富硒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有效使用农业“三品”证的标志。三是加快园区和基地建设。整合资金、技术、项目到园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引导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入园集聚发展,形成富硒产品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推动富硒产业发展。

3、坚持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一是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富硒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实验技术平台、技术中试平台、协同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增强园区科技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能力,为专利技术在我市转化应用搭建服务平台,力争利用2-3年时间攻克一批富硒领域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和专利技术,为丰城富硒水稻、富硒油茶、富硒畜禽、富硒果蔬、花卉与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重视人才。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引进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能引领丰城富硒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富硒产品生产能手、营销能手,发展一批富硒产品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定期组织技术专家与富硒生产基地结对服务,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培育一批接地气的土专家。三是支持研发。有针对性的编制和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富硒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通过富硒产品研发科技平台,研发聚硒能力强、适合本地生长、产量高、质量好的优质优良品种在本地推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收益率。支持龙头企业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富硒产品。引导种养殖企业及农户通过对农作物增施硒肥、对畜禽喂养富硒饲料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补硒,确保农畜产品含硒量。

丰城市纪委第一派驻纪检组举报

-

本期编辑

丁涛,徐昊,徐毅

责任编辑

游少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dl/3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