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星占学家们可以通过天象的变化推导出皇室的兴衰与君主的凶吉,所以,古代君主们把星占视为高度机密,生怕有人借天象来「妖言惑众」,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
星占学由此一直被皇家视为禁区,清朝以前各朝帝王都对它实行了绝对的控制,禁绝私习。
而皇家天文台的星占家们则专有「国之利器」,他们通过观测星象做出的预报或解释,常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历史。
有这样一段故事:明朝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攻破南京城,建文帝只身逃走,下落不明。朱棣即位,世称成祖。由于建文帝重用文人,故前朝文人多对建文帝忠心耿耿,或自尽,或被朱棣所害。但有一位叫景清的读书人却幸免于难,且被朱棣任命为御史大夫,景清不但不推辞,反而欣然受命。
这天早晨,朱棣刚起床准备临朝,一位天文官急急忙忙地进宫禀报:臣夜观天象,发现一颗偏红色的彗星,正犯帝星,这是大凶的预兆,说明陛下身边藏有刺客,请陛下务必做好防范。
初得帝位的朱棣对这种预告当然十分警惕,立刻加强了护卫力量。临朝时,朱棣没太关心各大臣所奏,而是眼睛盯着大臣们的衣服、帽子、饰带,看有没有「红色」的嫌疑。这时,景清走上前来,步子有些不自然,引起了皇帝的警惕,皇帝说:「你身着长袍,走路不便,何不提一提,免得跌倒。」景清提起长袍,恰好露出了里面绯红色的裤子。说时迟那时快,早有准备的左右护卫闪电般地冲上前来把景清扑倒。护卫们剥掉景清的朝服,一套绯红色的衣服露了出来,腰带上还别有一把短剑。经过审问,景清果然是要为故主报仇刺杀皇帝的。
这个故事载于《明史》,可见古代星占学所具有的重要的政治功能。不仅如此,中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天文机构、天文仪器都是政权的象征,颁布历法更是「奉天承运」,是合法政权的标志,根据天象观测所作的星占,甚至成为王朝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程序。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人事尤其是王事、军事都写在天上了,所谓「天命」就是「王命」。天命靠什么被人们所知呢?当然是天象。
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台称「观象台」「观星台」「灵台」等,这些机构必然要由皇家把持,几乎日夜都有专业人员监视天空,观察各种异常天象,以随时掌握天帝对人间的「昭示」。
中华文明的祖先把恒星分成许多星座,但与现代天文学的星座不同。现代星座多与希腊神话相联系,如大熊座、仙女座、猎户座等,与地上的事物没什么关系。
而中国古代星座,则几乎完全按照人间的模式重新建造了一个世界。这些星座的划分与人间的行政体制一样,有「条块分割」,其中星座与中华各地方区域的对应关系,古人称之为「分野」。
有一句成语叫「气冲斗牛」,这「斗牛」是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它们对应的分野是江浙赣一带。三国后期,蜀国先被魏国灭掉,魏国又被司马氏在内部颠覆建立了晋国。只有吴国还偏安江东,于是晋国决定寻找时机向东吴开战。
一天,晋国的文官武将正在谋划灭吴的方案时,星占家报告:斗、牛宿之间有紫气隐现。斗、牛的分野恰是吴国所在地,而紫气是吉祥之气,这是不是象征着吴国的兴盛?于是朝野很多人都认为不可在此时伐吴。但武将张华却不这样认为,他分析了吴、晋两国的政治形势,认为机不可失,须马上伐吴。他的观点得到皇帝司马炎的支持,于是他作为将领之一率军讨伐东吴。结果晋军获得胜利,张华也因此被表彰和封赏,名重一时。晋平吴之后,人们发现,斗、牛之间的紫气不但没消失,反而更盛了。
张华很奇怪,找到会望气观天的雷焕询问。雷焕说:「斗、牛之间的异常之气,根本不是东吴强盛的征兆,而是东吴一带地下埋着稀世宝剑,它的精气上达天庭,直冲斗、牛所致。」张华听此话恍然大悟,说自己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相面人,他说自己60岁时当有高官厚禄,腰佩稀世宝剑,今天终于应验了!张华说,既然你能望「天」气,一定也能望地气,请助我秘密寻找这把宝剑。雷焕同意,说宝剑在豫章丰城。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县令。雷焕到任后,寻访宝剑藏身之地,神奇的是,在宝剑出土的剎那,再观天象,就发现斗、牛间的紫气已经消失了。
一小片星座天区能与地上的城池严格对应吗?让人不敢相信。但是古人却多数深信不疑。
查查古代星占典籍就能发现,中华大地上的许多城镇,如长沙、桂阳、零陵、张掖、武威,甚至泰山都可以在二十八宿中找到与它们对应的天区。正是基于这种对天的认识和划分,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星占学,专门研究天与人的关系,从而成就了许许多多的星占传奇。
其他原创文章推荐:
琴曲《孔子读易》背后的励志故事:韦编三绝
情绪,就是心魔(深度好文)
五代老琴齐聚,再听管氏清音——乔珊
早买,晚买,早晚要买的那些古琴配件
被“”坑怕了?不妨来看看这两款有诚意的初级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dl/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