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曲水流觞的那一场兰亭雅集至今让人心向往之,雅集,是中国传统文人一种生活方式,艺术家通过相互交流表达自己性情、笔墨趣味和艺术追求,艺术家之间的灵感对撞、书画相和更每每成为艺坛佳话。“元代四大家”中的倪瓒和王蒙,年龄相仿,画风相异。但两人自相识后,时相切磋,诗文唱和,书画互题,不失为文人间的美谈。“清六家”的恽南田和王石谷也是一见相投,经常王画恽款,或恽画王款共同完成一幅作品,他们二人合作的作品,人称“恽王合璧”,当时就是画坛的珍品。恽寿平曾言:“同人见余与石谷交谊如此,近世所无,莫不叹息”。
70后山水画家熊岱平和80后书法家魏晋也是这样一对书画墨友。这样两个喜欢穿粗布衫、习古人名帖、醉心于传统文墨之中的年轻人,被圈子里称为“江南艺坛新组合”,他们延续了文人雅集的传统,经常在一起笔墨互文,一个作画另一个题诗,你来画龙我来点睛。兴起时约一场小酒,趁兴起笔往往有妙手偶得之佳作;三月约一同赏花,春风十里化作满纸桃花与优雅诗题……除保持中国绘画、中国书法的纯粹性,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各自表达了自己对于绘画、书法和经典诗文的不同理解,也展示了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美学追求和艺术观念。
都说三观相近才能玩在一起,熊岱平和魏晋相识于10年前徐悲鸿研究会举办的一次艺术活动,一个好辣也能喝一两杯小酒的江西人,一个同样好辣也能喝一两杯小酒的徐州人,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不过两人最大的三观交集则是对传统的执着。熊岱平早年先从近现代名家入门,上溯清之四王(尤重王鉴)、石涛、八大,明之董其昌,元之黄公望、倪云林,进而入宋。愈是心摹手追,他愈是觉得“传统是一座大山,你离它越远它就越渺小,你靠它越近它就越高大”。而魏晋其楷书取法多在“二王”、唐人写经及赵孟頫和文征明中,又对于米芾、王铎等书家之行书佳作一一摹画,烂熟于心。他还熟读古诗,并创作了大量古体诗与新体诗,结有诗集。对诗之领悟,促成其书进一步深化、诗化,与传统相融相承。二人的书画互文之作并非简单的文人墨戏,更是一种艺术上的相互探讨加乘。
二人一直有走遍金陵画金陵的浪漫想法,追古写今,也是对南京的一种美好抒情。这幅《报恩寺塔》画中的胜迹,如今已成为南京新地标。史料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重建金陵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年,从大报恩寺前身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震惊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年底,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
熊岱平
号苍润斋主,年10月生于江西丰城。现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艺术馆副馆长、国画创作室主任。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高研班。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报业传媒书画院副秘书长。
魏晋
字晋之。江苏沛县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南京苍润斋是南京苍润斋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的简称。南京苍润斋依托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敬畏传统,尊重艺术家,尊重市场规律。秉持“为市场找艺术品,为艺术品找市场”、让老百姓“看得懂、买得起、保升值”的理念,不唯名、不唯权,以作品说话,挖掘那些真正为艺术奉献的艺术家。
-------------------------------------
笔踪要是存苍润
墨法还需入有无
画廊:南京市北京东路77号九华饭店一楼九华美术馆
联系人:熊继平25--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dl/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