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我们丰城的状况也刻不容缓,有这么一群人在此时选择逆行而上,默默坚守。
(一)
一声令下,二话没说,奔赴"战场"
2月13日,接到全员奔赴洪州学院医疗留观点指令,丰城市血防站河西分站立即召开党支部会,全员通知到位。分站25名工作人员除一名怀孕外,其余24人全部应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他们一个个在请战书上写下自己的承诺!
2月14日,24名医务人员抵达洪州学院,打扫收拾宿舍,熟悉工作流程,领取、发放防护用品等等。当晚十点多,第一批多名留观人员运达洪州学院。他们开始登记、检测体温、分配房间、发放生活用品,工作琐碎又艰辛。等将所有留观人员安排妥当,已是凌晨两点多。
(二)
一切从零开始,吃喝拉撒,一切全管
丰城市血防站这二十四人是第一批进驻洪州学院医疗留观点的医疗队。一切从零开始,这里所有留观人员的吃喝用度、生活健康,他们接管,全权负责,他们戏称自己的团队为洪州留观点"总管"。
他们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为留观人员准备早餐,从送餐车上搬下、分捡、然后给六层楼的每一个房间送去,这就需要1个多小时,忙完后,他们自个儿草草地吃了早饭,又开始为留观人员一个一个测量体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然后又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回收垃圾。
留观人员所住的均为洪州学院学生宿舍,虽通风条件好,可是楼层间没有电梯,他们只能靠双腿上上下下,从早到晚,从一楼到六楼来回忙碌,每天几趟、十几趟甚至二十几趟地奔波。他们全副武装,身上穿着厚重又密不透风的装备,上下楼梯很是不便,身上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随着留观人员由一百三十多人增至二三百人,最高达到五百多人。虽然增援部队来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他们的工作强度还是一天天在增加。单单留观人员的生活垃圾就够他们忙上半天,一楼一楼地跑,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清理、消毒。将垃圾搬至楼下,他们把一个个的纸箱打开、套上垃圾袋、排列好,然后把所有垃圾分类放置、打包、搬运到垃圾车上。这样半天就过去了,个个汗流浃背,腰酸腿疼。
他们把每个留观人员照顾得无微不至。自己的一日三餐却经常顾不上。每天送完留观者的饭食后,等到他们自己吃饭时,饭早已冷了菜也凉了,可这种时期哪有时间计较这个,往往是端起饭盒就吃。下雨时,他们就聚在临时就餐地,几张学生课桌一拼就是大伙的饭桌。若是天气好,阳光普照时,他们可以搬着一张小椅子当饭桌,坐在花园旁,晒着太阳,吃着饭,看一会蓝天,望一望久违的春意,这时是他们最惬意的时光。
短暂的惬意之后又要开始琐碎又不易的工作。已经在抗疫前线坚守了15天,单位领导看着他们一个个疲惫的身影,心疼的说:如果吃不消,可以申请往下撤。可是没有一人提出申请,他们说:人在阵地在,只要我们还没有倒下,就决不退缩!
(三)
请记住他们的付出
在这个医疗团队中,有夫妻,有儿女尚小的妈妈,有年过半百即将退休的老党员,也有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年轻人,还有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艰难的时刻,他们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他们平凡又伟大,生命正拔节生长。
曾永柏、徐淑慧和邬春雷、曹丽华是这支队伍中两对同上战场的抗疫夫妻。曾永柏是医疗队总负责人,邬春雷是信息报送员,他们每天除了跟大家一样在楼道里跑上跑下,还要向指挥部汇报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协调各小组各项事宜、收集资料整理上报等等,经常是说话说到喉咙沙哑,手机打到没电。徐淑慧和曹丽华则分别是本队的护士长和医生,对丈夫繁重的工作不仅没有半点抱怨,还互相打气鼓劲,夫唱妇随,常常协助他们工作到深夜。
李恺晨,出发前痛风发作,可他说不要紧,可以做后勤工作。他一个人管理着整个后勤仓库及日常用品的发放,从没有出过差错。
管未圣是这支医疗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明年就要退休了,同事们想照顾他让他干点轻活,但他说:趁我身体好,再为社会和单位做点事吧。他不仅每天和大家一样跑六楼,还主动承担了搬运垃圾的重任。
胡小宝是这支医疗队聘用人员中的一位,年前都已经提出辞职,可是疫情爆发,留观点急需护士,她只说了一句:我是护士,我留下。
(四)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声的战斗,口罩、护目镜,遮住了他们的脸庞,却挡不住他们的医者仁心、一片赤诚!
黑夜中,他们的背影被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铸就了一道坚实又高大的城墙。他们是最美"逆行"人,他们的身后,万家灯火正通明……
当下,
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
“战士们”依然在前赴后继!
他们是白衣天使,
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
他们值得更多的尊敬与保护!
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加油!
春已暖,花已开,愿他们
与美好同行,与幸福相伴,好人一生安康!
健康丰城第期
丰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体制改革科(宣传科)承办
监制:熊学义
编辑:付培天刘漫漫
—
邮箱:jkfc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chengshizx.com/fcstc/34091.html